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教案:雨霖铃.pdf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教案:雨霖铃.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教案:雨霖铃 一、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借助对意象的 分析,体会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2.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品味语言,整体把握意境,掌握赏 析诗词的方法。 3.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 爱及纯正的文学兴趣。 二、教学重点:体会婉约派词的特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之精 妙和情之真切,感受《雨霖铃》中的意境和情感,体会情景交融、虚 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体会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环节: (一)情感激趣,导入新课 1.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送别》 ,让同学一起跟唱。营造哀伤 凄美的离别氛围。 提问:听完这首歌曲, 你的感受是什么 ?同学们知道哪些抒写离愁 别绪的诗词名句 ? 分享后总结:看来同学们知道的不少,很好 !今天我们再次轻轻叩 开古典诗词的门扉,来欣赏一首别离词,感受别离词的千种风情,它 就是柳永的《雨霖铃》 。 2.请同学简单介绍对词人的了解及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老师以 ppt 为工具对学生的回答做补充,并简单介绍《雨霖铃》词牌知识。 (二)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1.试读。学生小声诵读,注意语调、语速、停顿及情感基调。根 据自己的预习理解,将疑难之处标出。同位可讨论。 2.听读。老师范读。注意特殊句式的读法。与自已刚设想的比较 一下,与自己的读法有哪些不同之处,为什么 ? 3.指读。请学生代表配乐朗读。教师指导。 4.齐读。学生根据 ppt 课文字幕、 意境图,边读边想象, 理解词意。 (三 )赏析意象,品味情感 (小组合作探究 ) 1.词中描写了离别的哪些情景 ?直接表现作者情感的词句是什么 ? 点拨:情景 —— 饯别时暗淡、低落的心情,船要出发时难舍难分 的痛苦,设想中 “今宵酒醒 ”后的凄凉、怅惘,日后 “良辰好景 ”不再的 极度孤独、无聊。 这首词的主题句是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2.学习上阕,重点学习融情入景的写法。 (1)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 ?抒发了作 者怎样的情感 ? 点拨:时当秋季,景已萧瑟 ;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 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 —— 凄凉。起笔用融情 入景、以景衬情的手法不仅捕捉了晚秋景物特点 ,写出所见、所闻、 所感 ,而且酝酿出足以出动离愁别恨的气氛和情调。 (2) 都门畅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写什么 ? 点拨:极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饮无绪,欲留不能,依 依不舍,难舍难分。 (3)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是眼前之景还是想象之景 呢? 点拨:由眼前的实景转入到想象的情景,虚实结合的写法,体会 全词缠绵悱恻、凄凉清丽的意境。 3.学习下阕,重点鉴赏典型诗词意象。 (1)下阕中出现的典型诗词意象有哪些 ? 点拨:意象 —— 酒、柳、风、月。 (2)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中的典型景物在我国民族 文化传统中有什么特殊意义 ?诗人借此表达了什么情怀 ? 点拨:。离人借酒消愁,但举杯消愁愁更愁。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