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改4).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目标: 1.认识“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竞”等5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教学难点: 1.能解释“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2.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具准备:ppt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看图猜故事。(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 师:相信大家读过很多的故事,那咱们一起来看看下面两张图片,看大家能不能迅速说出故事的名字?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再认识一个人物,他的名字叫——王戎。(贴图) 教写生字“戎”:?我们一起来看“戎”这个字,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 ”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指武器的意思。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来写一写吧!(书空) 师:王戎是什么人呢?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p110,可以借助注释。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①指名 ②总结方法:原来我们之前在学习精卫填海的时候,就用了这个方法——借助注释来理解(贴) 师:让我们穿越回王戎七岁的时候,去看看他发生的故事吧! 齐读课题(补充板书) (1)解题: ①师:你读懂了什么?解决“不取”“道旁李” ②引读:我们一起来看题目,王戎干了什么?(不取),王戎不取什么?(道旁李)。这样一读,谁干了什么,我们就明白了意思。谁来读一读? ③指名读。师:孩子们,刚才我们在读这个题目的时候,理解了它的意思,读出了停顿(贴:读出停顿),我们的题目就读好了。我们连起来再读一遍 ④齐读(题目画停顿) 二、读文解意,指导朗读 1、师:王戎为何不取道旁李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两遍。 2、指名读(正音)+生评价 3、师:这篇文言文中,有句比较难读的,我们来试一试。 ppt出示: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①指名读+生评价 ②师:我们来看“竞”这个字,这是我们本课要求会写的。它还有一个双胞胎兄弟“竟”。你如何区分它们俩?(字形+组词)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齐读全文) 师:我们把故事读准、读通了,那你知道文中有哪些人物吗?请你再读读课文,并用笔圈画出来。 汇报:(ppt出示全文——人物相继圈画出来) ①谁来说一说,你都圈画了哪些人物?(指名) ②理解“诸小儿”——“诸”:许多 7、师:他们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呢?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试着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去读一读,理解文意。 8、生汇报: (1)出示第一句: ①谁读懂了这一句?(指名)解决“尝”字 ②师:谁再来说说你的理解?(指名) ③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 ④引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尝怎么样( )。 ⑤这样,谁干了什么,就像题目一样,我们就把停顿读出来了。 ⑥ppt出示:带停顿的句子,齐读 (2)出示第二句: ①师:他们出去游玩,看见了什么呢?谁愿意来说一说?(指名) ②师:什么叫做“多子折枝”?(ppt出图)你们看,这就是路旁那棵李子树,李子怎么样?(很多)——“多子”,枝条都被压弯了——这就是“折枝”。 ③同学们,我们刚刚通过搜集到的图片,读懂了意思。像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喔! ④师:这么多的果子,多吸引人呀!如果你是文中的小朋友,你会怎么做?谁愿意来演一演?(指名)其他同学仔细观察他们的动作。(ppt出示“竞走”) ⑤ 师:谁能连起来说一说?(指名) ⑥小结:经过我们的交流,我们发现了,面对道路旁这样一棵长满了李子的树,诸小儿选择的是——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板书) ⑦谁能试着用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这句话?(自由读+指名读) 相机出示划了节奏的句子 (3)出示第三句: ①师:谁来接着说一说?(指名) ② “必”什么意思?你能为它组词吗?——必定(肯定) 师小结:原来,我们还可以通过组词来理解。 ④(ppt划节奏)齐读 (4)出示第四句 ①指名说 师:我们把故事读懂了,谁能再来把故事讲一讲? 师:咦!老师发现,有一个字出现了3次,你找到了吗?(ppt出示“之”) ①师:这个“之”在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但是它却代表了不同的意思。这里的“之”分别指的是什么? ②师小结:这个“之”字看似简单,没想到还能指景物、事情等,它的作用可真大! 出示全文(ppt——划节奏) ①师:理解了文意,我相信同学们的朗读肯定会读得更好!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体会文言文的停顿 ②师: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示范) ③男生读+女生读 ④扣停顿读(ppt出示)

文档评论(0)

专注于为中小学教师及学校提供各科教学课件,教学设计,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文案等各方面教育资源服务,欢迎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