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热形变过程中钢的组织变化(低碳钢、低碳合金钢);;图3-l 各种轧制程序的模式图
CR-—控制轧制;AcC一控制冷却
;图3-2 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奥氏体和铁素体的组织变化模式图
(轧制温度向右边降低。上层的组织表示轧制带来的奥氏体组织的变化,下层表示奥氏体开始相变后不久的组织,特别是下层表示铁素体核的生成地点)
;控制轧制的实质:
(1)尽可能降低加热温度,目的:
(2)在中间温度区(如900?C 以上) 通过反复再结
晶使奥氏体晶粒微细化。
(3)加大奥氏体未再结晶区的累积压下量,增加
奥氏体每单位体积的晶粒界面积和变形带面积。;控制轧制机理:
(1)Hall-Petch关系式:
(1)
(2)断口转变温度FATT(Fracture Appearanc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
(2)
;图3-3 多道次轧制时轧制温度的影响(实验室数据)
0.18C-1.36Mn钢,各道次压下率20%,9个道次轧制到20mm
轧制温度变化范围(开始一结束)为200?C
;图3-4 轧制温度对铁素体晶粒直径、屈服点及断口转变温度的影响
实验室数据:0.14C-1.3Mn-0.03Nb系钢,RT为加热温度,FT为终轧温度;控制轧制的类型:;(1)奥氏体再结晶区控制轧制(又称I型控制轧制)
条件:950℃以上 ?再结晶区域变形。
主要目的:对加热时粗化的初始?晶粒轧制?再结晶??细化? 相变后细小的?晶粒。相变前的?晶粒越细,相变后的?晶粒也变得越细。;(2)奥氏体未再结晶区控制轧制(又称为Ⅱ型控
制轧制)
条件: 950?C~Ar3之间进行变形。
目的:?晶粒沿轧制方向伸长,?晶粒内部产生形
变带。晶界面积?,?的形核密度? ,进一步促
进了?晶粒的细化。;(3) (?+?)两相区轧制
条件:Ar3点以下轧制。
目的:1)未相变?晶粒更加伸长,在晶内形成形
变带,相变形成微细的多边形晶粒;
2)已相变后的?晶粒变形,于晶粒内形成
亚结构,因回复变成内部含有亚晶粒的?晶粒。
组织:大倾角晶粒和亚晶粒的混合组织。
影响:强度升高?,脆性转变温度?(亚晶??出
现)。
;;3.2 控制轧制工艺特点
(1)控制加热温度 加热温度决定轧制前奥氏体晶粒
的大小,温度越低晶粒越细。; (2)控制轧制温度
奥氏体区轧制:要求最后几道次的轧制温
度要低。原因:
低碳结构钢的终轧温度:
含Nb钢的终轧温度:
; (3) 控制变形程度 :
; (4)控制轧后冷却速度
钢材于轧后冷却除采用空冷外,还可以采用吹
风,喷水,穿水等冷却方式。由于冷却速度的不
同,钢材可以得到不同的组织和性能。;3.3 控制轧制的效应
(1)使钢材的强度和低温韧性有较大幅度的改善。
原理:细化晶粒。常规轧制工艺:铁素体晶粒
7~8级;控制轧制工艺:铁素体晶粒可达12级,
直径可为5?m。
(2)可节省能源和使生产工艺简化
途径:降低钢坯的加热温度;取消轧后的常化处
理或淬火回火处理。
;表3-1 36CrSi钢用控轧工艺和用常规工艺后的机械性能
;(3)可以充分发挥微量合金元素的作用
常规轧制,加入Nb、V:
控制轧制,加入Nb、V:
采用控制轧制工艺时要考虑到轧机的
设备条件。
;3.4钢的奥氏体形变与再结晶
3.4.1热变形过程中的奥氏体再结晶行为
3.4.1.1 动态再结晶
冷加工:
高温变形:;曲线的最大应力值?p(或?s)、 、T之间可用
Zener-Hollomon因子Z表示:;O;第三阶段,两种情况:
1)连续动态再结晶
条件:?c?r (?r :由动态再结晶产生核心到全部完成一
轮再结晶所需的变形量)。
2)间断动态再结晶
条件:?c?r ;图3-3 Q235钢变形条件对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的影响
(a)变形温度的影响,变形速度 ;(b)变形速度的影响,变形温度T=1000?C;3.4.1.2 动态再结晶的控制
(1)动态再结晶发生条件
动态再结晶难发生的原因:
发生动态再结晶的条件: ??c
影响动态再结晶临界变形量的因素:
1)变形温度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