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儿童行为障碍品行障碍.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品行障碍的治疗 治疗——父母管理训练 此训练方法的理论假设是品行障碍儿童的父母责任角色不当,不能注意和培养儿童的适当行为,或者采取过度粗暴的惩罚来处理孩子的不当行为,从而不知不觉中反而强化了儿童的不良行为。 因此,治疗是以改变父母和儿童之间异常的相互作用方式为目的。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六点 四十六分。 品行障碍的治疗 治疗——父母管理训练 首先了解父母对患儿存在问题的看法、曾采取的措施从成效,向他们有针对性地介绍儿童少年时期心身发育特点及自己在儿童少年时期心身特点之间的差异。 治疗上直接训练父母在管理孩子时采用亲社会行为方式,改变父母和儿童之间异常的相互作用方式,用外显的积极行为示范为品行障碍儿童提供社会学习依据。采用阳性强化的措施奖赏儿童的亲社会性行为,必要时采用一些轻微的惩罚措施消退不良行为。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六点 四十六分。 品行障碍的治疗 治疗——社区治疗 借助力量包括社区内的干预援助中心、大学 生、同伴、家庭、学校乃至街道办事处和行政单位等,能够启动这样的社会系统力量,其效果会非常显著。 可雇佣一些大学生或成人志愿者作为他们的伙伴,与他们建立朋友关系,作为行为榜样引导他们改正不良行为。 另外,可以实施一些学校干预计划,如社会技能训练计划和学习技能训练计划,以改善同伴关系,提高学习成绩,增加患儿的自尊心,进一步改善患儿的不良行为。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六点 四十六分。 儿童行为障碍品行障碍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六点 四十六分。 小芳:无法无天 “小芳简直让我绝望。她总是爱发脾气,从来不按我说的做。一旦不顺心,她就暴跳如雷。她在学校的行为也让人头疼。老师很难让她完成作业——她从来都是拒绝不做的。而且她无法无天,总是离开座位,不断讲话。她让整个班级都不得消停。我非常担心,如果她不早改变,迟早要惹大麻烦的。”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六点 四十六分。 品行障碍 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CD)是指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反复、持续出现的反社会性、攻击性或对抗性等行为。 这些行为违反了与该年龄相适应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影响了其自身的学习和社交功能,损害了他人或公共利益。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六点 四十六分。 品行障碍 品行障碍是儿童青少年时期一个相对独立的诊断类别,主要包括: 攻击性、破坏性行为、违抗、不服从、说谎、偷窃、逃学、离家出走、纵火、虐待动物、性虐待、躯体虐待等一系列行为。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六点 四十六分。 品行障碍 起病时间:通常于学龄期起病。 患病率: 国外的患病率为3. 2%-16% 国内为1.45%-13. 6%,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 男生明显多于女生,男女患病率之比为3.12: 1。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六点 四十六分。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六点 四十六分。 (一)攻击性行为 侵犯和攻击他人的行为,表现为躯体攻击或言语攻击。 2~3岁时常表现为暴怒发作、屏气发作、大声吵闹等;以后渐渐变为违抗或拒绝服从成人的命令,推拉或动手打其他小朋友,咬人、咬物,难以合作。 学龄期后,常以言语伤人,惹是生非,破坏物品,扰乱课堂纪律,对抗老师。恃强欺弱,威胁、恐吓弱小儿童,索要钱物,或强迫他们为自己做事。常与同伴发生争吵、斗殴,甚至发展为团伙打群架及械斗。 这种不良行为如不及时纠正,易与社会上流氓结成团伙,聚众斗殴或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六点 四十六分。 (二)破坏性行为 主要表现为破坏他人或公共财物的行为。 年幼儿童最初多半是出于好奇而摆弄、砸坏东西,多破坏自己家中的物品。 学龄期后则表现为故意破坏家中或别人的东西、破坏公物或公共场景。 破坏行为部分是出于报复心理,部分是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而另外一些是属于冲动性行为,也有少数患儿以破坏他人的物品为乐。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六点 四十六分。 (三)违抗性行为 故意违抗和不服从他人,常伴有强烈的情绪反应。 学龄前期的儿童往往在不如意时出现这种行为,当要求得到满足或经过一段时间后便会自然恢复。 学龄期的儿童则经常故意与老师或父母对着干,不服从管教,当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或遭到冷落、委屈时,违抗行为会变得更加明显。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六点 四十六分。 (四)说谎 表现为经常有意地说假话,开始时是由于幻想希望获得家长或老师的表扬而撤谎,或做错事后为逃避父母的处罚而撒谎,或为了寻求他人的关注,以编造谎言来显示或标榜自己。 由于能从说谎中等到益处,以后经常有意说谎,渐渐发展为说谎成性,以至于父母对儿童平常所说的话也难辨真假,说谎则成为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模式。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六点 四十六分。 (五)偷窃 儿童在幼儿园出于好奇,常常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回家玩,逐

文档评论(0)

努力奋斗的小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