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资料报告.pdf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选 案例16:日本人的高储蓄率 日本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而且,这个事实对理解日本经济的短 期与长期状况是重要的。一方面,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日本人的高储蓄率是日本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中经济迅速增长的关键。另一方面,一些经济学家认 为,日本人的高储蓄率对日本20世纪90年代期间的停滞也是有作用的。高储 蓄率意味着消费支出低。低消费支出变为低总需求并减少了GDP。 为什么日本人收入中的消费比例会大大低于美国人呢?一个原因是,在日 本,家庭借贷较为困难。面临借贷限制约束的家庭的消费小于没有借贷限制的家 庭。因此,一个借贷限制普遍的社会往往有较高的储蓄率。 另一个原因是,在美国,一个人通常可以首付10%以下的房款就能买下一 所房子。日本的买房者首付40%的房款是常见的,而且,日本住房价格极高, 主要是因为土地价格高。如果一个日本家庭想要有自己的房子,它就必须大量储 蓄。 日本的税收体系通过对资本收入征收极低的税而鼓励储蓄。此外,文化差别 也会引起消费者对现期与未来消费偏好的差别。一个著名的日本经济学家写道: 日本人是与别人不同的,他们更加厌恶风险和更加节俭。 (资料来源:汪祥春主编《宏观经济学》(第四版)东北财经大学1990年6 月版第51页) 案例17:20世纪30年代的银行倒闭与货币供给 标准文档 优选 在1929年8月到1933年5月间,货币供给减少了28%。一些经济学家 认为,这种货币供给的大幅度减少是大萧条的主要原因。但是,我们并没有讨论 为什么货币供给减少会如此之多。 下表表示1929年和1933年决定货币供给的三个变量――基础货币、准备金 -存款比率,以及通货-存款比率。你可以看出,货币供给的减少并不能归咎于 基础货币的减少。实际上,在这一时间,基础货币增加了18%;相反,货币供 给减少是由于货币乘数下降了38%。货币乘数下降是因为通货-存款比率和准 备金-存款比率都大幅度上升了。 货币供给及其决定因素 1929年8月 1933年5月 货币供给 26.5 19.0 通货 3.9 5.5 活期存款 22.6 13.5 基础货币 7.1 8.4 通货 3.9 5.5 准备金 3.2 2.9 准备金-存款比 0.14 0.21 率 通货-存款比率 0.17 0.41 标准文档 优选 大多数经济学家把货币乘数的下降归咎于30年代初的银行大量倒闭。从 1930年到1933年,9000多家银行停止营业,拖欠了存款人的存款。银行倒闭 通过改变了存款人和银行家的行为而引起货币供给减少。 银行倒闭降低了公众对银行的信心而提高了通货-存款比率。人们担心银行 倒闭会持续下去,他们开始把通货而不是活期存款作为更合意的货币形式。当他 们提取自己的存款时,他们就用尽了银行的准备金。当银行对准备金减少的反应 是减少自己未被偿还的贷款余额时,货币创造过程就反过来了。 此外,银行倒闭使银行家更为谨慎而提高了准备金-存款比率。在看待许多 银行的经营之后,银行家对用少量准备金经营感到担忧。因此,它们把自己准备 金的持有量提高到法定最低限之上。正如家庭对银行危机的反应是相对于存款持 有更多通货一样,银

文档评论(0)

老郑家的书房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