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古典文献学教学课件-导论.pptVIP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时人们用麻绳、丝绳将册连接成篇。用两道绳就叫两道编,以此类推。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说文》云:“符命也。诸侯进受于王也。象其札,一长一短,中有二编之形。” 《说文》云:“五帝之书也,从册,在丌﹙ ji55﹚上,尊阁之。” 3.简牍文献的出土与研究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派遣的人员: 斯坦因、伯希和、斯文·赫定、科兹洛夫等,→他们的惊人发现让世界瞩目,但也造成我国大量出土文献流失海外。 20实际以来,我国的重要发现: 居延汉简 银雀山汉墓竹简 睡虎地秦简(云梦秦简) 郭店楚简 4.简牍的特点 优点:较之金石,取材容易、便于写作。故自有简牍作为文献载体以来,著作大增。 缺陷:分量重,体积大,阅读、收藏、携带、整理都很不便。 据《史记》所载,秦始皇每天批阅简牍文书重达120斤;东方朔写一篇奏文上呈汉武帝,竟需两名武士抬进宫中。随着文化的繁荣和纺织技术的发展,在竹简木牍流行的同时,出现了另一种文献载体——缣帛。 (四)缣帛文献 1.相关知识 缣帛文献即以丝织品为载体的文献。缣帛文献约起源于春秋时代,盛行于两汉。 缣是指细密的绢。《释名·释采帛》云:“缣,兼也。其丝细致,数兼于绢。”帛为丝织品的总称,包括缟、素、绡、绢、缣等。缣帛质地轻柔,书写易着色,又可按文章长短任意裁剪,舒卷自如,便于翻阅,易于携带和收藏,故成为书写绘画的上佳材料。 (四)缣帛文献 1.相关知识 尺寸:古代帛书为2尺2寸宽。 据《汉书·食货志》:“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布匹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 帛书的舒展方式有折叠式和卷轴式。 用途:除书写文字外,还可用来绘画、绘制地图等。如马王堆出土的就有彩绘帛画和三幅军事地图,具有相当高的价值。 (四)缣帛文献 2.帛书代表作 现存最早的: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帛书 存世数量最多的:长沙马王堆西汉帛书 (五)纸质文献 蔡伦献纸 《后汉书·蔡伦传》云: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 。” 本世纪考古发现,证明蔡伦发明造纸术之说不太准确。 (五)纸质文献 2.出土例证 1957年,西安东郊灞桥古墓出土了公元前2世纪西汉初期古纸,被称为“灞桥纸”,它是目前考古发掘出来的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纸。 由此可知早在蔡伦之前,就有纸的发明,蔡伦只是造纸术的最杰出的革新家。 “纸”的本义是指漂洗丝绵以后附着在竹席上的丝绵薄片。许慎《说文解字》:“纸,絮一苫也。”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原料和技艺,从而促进了纸产量的大幅提高,纸的使用也得到了推广。 (五)纸质文献 3.意义价值 纸的发明和改进,对文献的发展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从建策到纸写本,这在图书史上是一个飞跃。 纸书一洗简沉帛贵的弊端,且具有造价低廉,携带轻便,复制容易的优点,因而纸书在中国书史上一直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到目前为止仍是文献重要载体。 (六)古籍微缩文献 定义:即利用摄影技术将图书的缩小影像记录在银盐感光胶片上形成的文献。 特点: 存储空间小、使用寿命长、保真度高、成本低等 →利于保护珍稀文献,便于阅读传播 1985年,全国图书馆文献微缩复制中心成立 (七)古籍电子文献 即以磁、光、电为载体的文献,是数字化时代的产物,极大地促进了古典文献的阅读、检索和传播。详见第十课“古籍电子文献”的专门介绍。 (一)中国古代的文献收藏与流传 收藏单位:官府、学校、寺院、私家 宫廷藏书:西汉初年,石渠阁、天禄阁;明清有文渊阁、皇史宬、内阁大库、武英殿等 私人藏书:叶盛菉竹堂、范钦天一阁、毛氏汲古阁…… 四、中国古典文献的流传 (二)当代中国古典文献收藏与流通 当代藏书主体→公藏 中国国家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中国社科院图书馆 大量古籍影印丛书和古籍数据库的发行 →极大地促进了古典文献在当代的传播 (三)中国古典文献在海外的存藏 《散失海外中国古籍总目》的编纂 从学术界已有调查和研究来看,数量较多的依次是中国台湾、日本、欧洲、北美和其他地区。 中国流散到海外的古典文献数量惊人,是政治、战争、掠夺、贸易、文化交流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郑振铎: “史在他邦,文归海外,奇耻大辱,百世莫涤。” “我辈爱护民族文献,视同性命,千辛万苦,自所不辞,近虽忙迫,然亦甘之如饴也。” 第二节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一、“文献学”的定义 二、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三、学科的属性与特色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 “我国古代,无所谓文献学,而有从事于研究、整理历史文献的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