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教学研讨课 一、 课题:《记承天寺夜游》 二、 教材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 者反对王安石 “新法 ”而被调离出京时期。虽为调离实则被 贬,有职无事。文章仅 84 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思 想境界,传达出了作者微妙的心境,学习时只有在了解作 者被贬黄州这一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才能深入理解作者复 杂微妙的心境,并通过把握情与景的交融,体味作者豁达 开阔的胸襟。 三、 课时:一课时 四、 教学材料:多媒体 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熟读成诵,能默写全文, 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读出文章韵味,通过诵读 理解、掌握并且积累 文言重点实词和虚词,记住词语的基本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深入理解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领悟作 者的人生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会透过景物描写体味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2、理解、掌握并且积累文言重点实词和虚词,记住 词语的基本意义。 难点: 1、对文中“闲”字的理解。 2、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六、教法学法 教法: 讲授法、点拨法、多媒体教学法 学法: 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作了这样一首诗: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 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请同学们回忆所学过的古诗文, 你们 可知道这三父子指的是谁? 师:他们指的就是 北宋散文家苏 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他们并称为: “三苏”。 今天我 们所学的是 苏轼所写的游记小品文《记承天寺夜游》 。 (板书 课题,) (二)、预习检查:(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 1、 你所知道的承天寺? 2、 谈谈你对苏轼的了解。 3、 通过预习你知道本文的写作背景,出处吗? 作者介绍(多媒体)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豪放诗派代 表,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从小就受过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七 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但苏轼一生坎坷,几遭被 贬,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介绍写作背景 (多媒体课件 )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 “新法 ”,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 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 1079 年),因御史李 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 “新法 ”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 名的“乌台诗案 ”(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 。出狱后贬为黄州团 练副使。 关于承天寺 (多媒体课件) 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 ,初名 “南禅 寺”。北宋景德四年( 1007 年)赐名。 (三)整体感知 师:月色下,就让我们的心灵穿越时空跟随作者漫步于 承天寺去感受一下,一番怎样的境界? 1、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纠正易读错字音:寝(q汨)、藻(z do )、荇(x ing ) 2、 运用以往积累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参见注释疏通文意。 (课件) 指名读、并尝试背诵: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学生分析、教师明确:谁解衣欲睡呢?对,是作者,这儿省略了 主语,所以这儿是省略句。 户:门,今义, 窗户; 欲:正要 ; 欣然:愉快的样子 指名读、并尝试背诵: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 学生分析、教师明确: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 指名读、并尝试背诵: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学生分析、教师明确: 寝:睡 于:介词,在。这儿是介宾 短语后置,所以相与步于中庭翻译: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分析作者的情感: 指名读: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学生分析、教师明确: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交横:交错纵 横 盖:原来是。 指名读: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学生分析、教师明确: 但:只是 者:语气词 耳:语气 词,罢了。 指名学生复述:复述课文内容(出示课件) (四)、研读赏析: 1 、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你是通过文中的什么景物观察到 的?(用原文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课文原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此句用 比喻 手法,烘托出昭然、清幽的月光下,一个 空明澄澈、皎洁空灵,疏影摇曳,似梦似幻的美妙夜晚 2、国学大师王国维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是景与情的融合。 请你说说文中作者在景物的烘托下发出了怎样复杂微妙的人生 感慨?(原文回答) 课文原句: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耳”。 诗是景与情的融合。明月依旧,美景常在,但人们的心 情不同,欣赏景物的受也不同,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人生的感慨,寥寥数语,意味隽永。 五、问题探究、 (小组讨论,分别把自己小组的结论由书面的形 式记录下来,一一汇报。要求:小组分工明确,应该有记录员两 名、汇报员两名) 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去 “承天寺 ”? 师:

文档评论(0)

jinxuet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