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肺胀.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内科学 (二)鉴别诊断 1. 哮病是由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 2. 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三)辨证要点 1. 辨标本虚实 肺胀属标实本虚:标实有感邪痰浊、痰血等;本虚有平时体虚、正气虚衰、脏腑虚损等。 2. 辨脏腑阴阳 肺胀早期具有气虚、气阴两虚表现,病位肺、脾、肾。 3. 肺胀后期多见气虚及阳虚表现,病位肺、肾、心为主。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九点 五十八分。 中医内科学 (四)治疗要点 1. 治疗原则 扶正祛邪,随证施治。 2. 善后调摄 (1)及时治疗肺部疾病,阻断病程发展。 (2)适寒温、节饮食、戒烟酒、远房事,加强锻炼。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九点 五十八分。 中医内科学 【分证论治】 (一)外寒内饮 1. 辨证依据 (1)咳逆喘满不得卧,气短气急,咳痰白稀,呈泡沫状,胸部膨满,面色青黯; (2)恶寒,周身酸楚,口干不饮; (3)舌体胖大,质暗淡,苔白滑,脉浮紧。 具备(1)+(2)或(1)+(3)均可。 2. 治法 温肺散寒,降逆涤痰。 3. 方药 小青龙汤 麻黄、桂枝、干姜、细辛:温肺散寒化饮; 半夏、甘草:祛痰降逆; 五味子、白芍:有防止麻、桂辛散太过之功效。 4. 临床应用 (1)表寒不显者用射干麻黄汤; (2)饮郁化热,烦躁而喘,脉浮用小青龙汤;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九点 五十八分。 中医内科学 (二)痰热郁肺 1. 辨证依据 (1)咳逆喘息气粗,胸满烦躁,痰黄粘稠难咳; (2)发热不恶寒,尿黄,便干,口不渴; (3)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具备(1)+(2)或(1)+(3)均可。 2. 治法 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3. 方药 越婢加半夏汤。 4. 临床应用 (1)痰热内盛,痰粘稠难咳出者加鱼腥草、黄芪、瓜蒌、桑白皮、贝母以清热化痰利肺; (2)痰鸣喘息,不得平卧者,加射干、葶苈子泻肺平喘; (3)便秘腹胀加大黄,口干渴、舌燥者加花粉、知母、玉竹。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九点 五十八分。 中医内科学 (三)痰瘀阻肺 1. 辨证依据 (1)咳嗽痰多,色白或呈泡沫,喉间痰鸣,喘息不能平卧,胸部膨满,憋闷如塞; (2)面色灰白而暗,唇甲紫绀; (3)舌质紫暗或暗紫,舌下瘀筋增粗,苔腻或浊腻,脉弦滑。 具备(1)+(2)或(1)+(3)均可。 2. 治法 涤痰除壅,泻肺平喘 3. 方药 葶苈大枣泻肺汤+桂枝茯苓丸。 葶苈大枣泻肺汤:涤痰除壅,开泻肺气; 桂枝、丹皮、桃仁、赤芍:通血脉,化瘀血。 4. 临床应用 (1)痰多者加三子养亲汤、 (2)便秘者加大黄、厚朴通腑除壅。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九点 五十八分。 中医内科学 (四)痰蒙神窍 1. 辨证依据 (1)意识蒙胧,谵妄,胸闷胀,烦躁不安,撮空理线; (2)肢体抽搐,咳逆喘促,或伴痰鸣; (3)舌质暗,或紫暗,苔白腻或浊腻,脉细滑数。 具备(1)+(2)或(1)+(3)均可。 2. 治法 涤痰、开窍、熄风。 3. 方药 涤痰汤加安宫牛黄丸、至宝丹。 4. 临床应用 (1)若身热,烦躁,谵语,神昏,舌红苔黄者,加黄芩、桑白皮、葶苈子、天竺黄、竹沥清热化痰; (2)便秘腹胀者用加钩藤、全蝎、羚羊角; (3)肝风内动者加钩藤、全蝎、羚羊角; (4)热伤血络者,加生地、丹皮、紫珠草、水牛角、生大黄、白茅根。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九点 五十八分。 中医内科学 (五)肺肾气虚 1. 辨证依据 (1)胸满气短,咳声低怯,动则喘甚,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 (2)咳嗽,痰白如沫,形寒汗出,面色晦暗; (3)舌淡或紫暗,苔白润,脉沉细或代结。 具备(1)+(2)或(1)+(3)均可。 2. 治法 补肺益气,降气平喘。 3. 方药 补肺汤合参蛤散。 4. 临床应用 (1)伴怕冷,舌质淡,加桂枝,细辛,温阳散寒; (2)兼低热,舌红苔少,加麦冬,玉竹,知母养阴清热; (3)若见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加黑锡丹或蛤蚧散补肾纳气,回阳固脱。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九点 五十八分。 中医内科学 (六)阳虚水泛 1. 辨证依据 (1)面浮肢肿,甚则一身悉肿,腹部胀满有水,尿少,心悸,喘咳不能平卧,咳痰清稀; (2)怕冷,面唇青紫; (3)舌胖质暗,苔白滑,脉沉虚数或结代。 2. 治法 温阳化饮利水。 3. 方药 真武汤加五苓散。 附子、桂枝:温肾通阳。 茯苓、白术、猪苓、泽泻、生姜:健脾利水; 白芍:敛阴和阳 加红花、赤芍、泽兰、益母草、五加皮:行瘀利水。 4. 临床应用 (1)因心悸喘满,倚息不得平卧者,加沉香、黑白丑、椒目、葶苈子; (2)四肢浮肿甚者,加大腹皮、车前草。 第二十七页,编辑

文档评论(0)

178****44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