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教学设计.doc

【教案】《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九(15)班 一、教学分析 本词是九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二)部分的一首词,是豪放派代表词人辛弃疾的一首代表词作。本词以对比手法,写了少年之愁与而今之愁,衬托出而今愁之深沉。语言浅近,但回味悠长。作为一篇抒情之词,教授是应以其核心情感——愁的讲授为中心,从朗读技巧、手法分析、情感内涵等角度,带领学生认识词人之“愁”。同时,词作不长,在教学中可适当引入其他相关材料,拓展知识,加深学生对古典词作及词人抒情方式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对诗词已不陌生,故不需要在此方面作过多解释。但学生的人生阅历有限,故在理解“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一句上可能存在困难,较难理解词人胸中愁绪满怀反而说不出口的状态。在此不必作过深探究,引导学生把握到而今之愁远甚少年之愁即可。词的深沉意蕴,待其历经人生后,自会别有一番体悟。 三、教学目标 1.熟读、理解全诗内容并背诵全诗。 2. 把握“愁”这一核心情感,并理解少年之愁与中年之愁的区别。 3. 结合其他同类型诗歌,学习诗人表现愁的方式。 四、教学重难点 1.熟读、理解全诗内容并背诵全诗。(重点) 2. 把握“愁”这一核心情感,并理解少年之愁与中年之愁的区别。(难点) 3. 结合其他同类型诗歌,学习诗人表现愁的方式。(难点) 五、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探究法、对比阅读法、读写结合法 六、教具使用:多媒体 七、课时:1 八、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在之前的诗词学习中,我们学过了苏轼的《水调歌头》。苏轼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他的词中常常洋溢着一份旷达、乐观之情。今天我们要来接触另一位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但与苏轼相比,他的词作中又多了一份婉约之气。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进入《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了解 勾连所学,在对比中,初步了解辛词的基本特点,为进一步学习作铺垫 (二) 活动一:问君能有几多愁 题解:师故意读错断句《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学生纠错:书/博山/道中壁 为什么这样断句? 明确:书——写;博山——地名 写在博山山道中间的石壁上的诗。 追问:这是全词的?(明确:题目)“丑奴儿”是?(明确:词牌名) 刚才你们帮我纠了错,我现在不敢读了。那由你们把全词一起朗读一遍,给老师一个纠你们错的机会。 就“强”“还”的读音提出不同意见。提供词义,请学生依据词义辨析读音。 如果要用一个字概括全词的中心,你觉得可以用哪一个字? 预设:“愁”。原因:因为全诗都是围绕这一个字展开的,它是全诗的核心,是诗眼。 朗读指导:既是“愁”,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才能读出它呢? 明确:语调低沉、音量稍轻、语速较慢 再次朗读,并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由这个“愁”,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明确:(1)谁愁?(2)为何愁?(3)如何说愁? “谁愁?”——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谥号“忠敏”。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为何愁?”(用原诗句回答) 预设: (1)“为赋新词” 追问:这时何时才有的“愁”?这是真“愁”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少年时。不是,从“强”可以看出。 追问:少年是真的无愁吗?你如何理解? (对比:“少年不知愁滋味”) 明确:不是。从“不识”里面可以看出,不是真的无愁,而是少年对愁没有深刻的认识,少年之愁,是较浅薄的。 何时真的理解了“愁”?(明确:而今)你从哪个词看出来?(明确:识尽) “识尽”暗示了愁的原因怎么样?(很多)词中有明确地告诉我们词人愁的原因吗?没有的话,我们可以借助什么样的方法来辅助理解呢?(明确:知人论世) 再次引入作者简介: ①1127年,皇帝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国所俘,北宋灭亡。宋高宗继承皇位,迁都临安,称为南宋。 ②1140年,辛弃疾生于金国。23岁的他拉起了2000人的队伍,投靠了声势浩大的耿京领导的抗金起义军。 ③1162年,南下归宋,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期间他献计献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一心想要收复中原。 ④1181年冬,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带湖庄园。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理解的词人中年之愁包含了哪些成分? 明确:个人——遭受排挤,报国无门的愤懑和无奈。 国家——对南宋统治者的失望、不满。 走过了半生的风风雨雨,历经了个人身世的浮沉也目睹了国土的沦丧,国运的衰退,辛弃疾的心中郁结着如此深重而复杂的愁,这时,他是如何来说愁的呢?他说了什么?(明确:却道天凉好个秋)之前不识愁滋味的时候,他要强说愁,而这个时候他却不说了。 纠错 解释题目 齐读全词 辨析 提炼 分析 朗读 思考 了解 分析 了解、分析 归纳

文档评论(0)

xzqxwx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于2008年9月评审通过中学一级教师,2003年6月自考取得福建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文凭,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多年来在高三毕业班任教,2017年8月,被授予2015-2017年度福建省优秀教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