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形成因素.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静脉血栓形成因素 19 世纪 Virchow 曾提出血栓形成的三要素为血管壁改变、血液性质的改 变及血流的变化 ( 图 5-1) 。血液的正常状态是通过血管内皮系统、凝血、抗 凝与纤溶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控来完成的,其中如发生异常即可能出现 病理性出血或血栓形成。所谓血栓性因素是指先天性或由于基础疾病而导致 的继发性原因使血液中各系统之间平衡失调,导致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 成也与上述三要素有关。 一、血管壁的改变导致血栓形成 血管内皮细胞是血管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维持血管通透性,调节血管 紧张度,抑制炎症反应及维持物质合成代谢 ( 细胞外基质的合成,激素、脂蛋 白及血管活性物质的代谢 ) 等方面有重要的功能。 此外, 内皮细胞可合成和分 泌多种成分参与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的调节,从而抑制血栓的形成。 1 .血管内皮细胞对凝血系统的调控 (1) 血管活性物质对凝血机制的调节: 内皮细胞产生的血管活性物质不仅对血管 紧张度进行调节,对凝血系统和局部炎症反应都有重要调节作用。血管活性物质主 要分为血管内皮舒张因子 ( 一氧化氮 N0、前列环素 PGl2 等) 和血管内皮收缩因子 ( 内 皮素 ET-1 、血栓素 TXA2、血管紧张素Ⅱ等 ) 。其中血管活性物质中与凝血系统密切 相关的主要有 N0、PGI2 和 TXA2。凝血反应是开始于血管内皮损伤部位的血小板黏 附,接下来启动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系统。 内皮细胞产生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 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 和血栓 素 A:(TXA:) ,能使血小板凝集,在凝血反应中起促进作用。此外,内皮细胞的 Weibel- Palade 小体释放的 P-选择素也参与血小板活化, 在启动和加速血栓形成中 具有重要意义。 (2) 组织因子 (TF) 对凝血机制的调节:血管受损时,暴露 TF 和胶原,通过 vWF 和纤 维蛋白原介导的黏附和聚集, 使血小板形成止血栓子, 并为凝血反应提供其表 面。 TF 作为 FVII /FVIIIa 的细胞膜表面受体,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关键因子.组 织因子通过介导凝血激活而形成血栓。 2 .血管内皮细胞对抗凝系统的调控 (1) 血管活性物质对抗凝机制的调节: 当血管内凝血反应发生时, 内皮细胞会产 生 N0,它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并释放 PGl:,使血小板内的 AMP浓度升高,抑制血小 板的凝集,调节凝血系统。 (2) 抗凝血酶Ⅲ (AT.Ⅲ) 、凝血酶调节蛋白 (TM) 和蛋白 S(PS)对抗凝机制的调节: 在血管内皮细胞内存在三种重要的抗凝物质,即 AT 一Ⅲ、 TM和 Ps。AT 一Ⅲ不仅 对抗凝血酶的凝血作用,而且对其它丝氨酸蛋白酶类的凝血因子 (IXa 、Xa、XIa 和 XIIa) 也有抑制作用, 如果它与内皮细胞表面的肝素样物质结合时这种作用会被增强 1000 倍;作为内皮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的 TM 是内皮细胞表面的凝血酶受体,当它 在血管内与凝血酶结合后,不仅能使其凝血活性降低,还能迅速与蛋白 C(PC)结合, 使 Pc 活化速度增加约 1000 倍二活性蛋白 C(APC)能使 FVa和 FⅧa失活,从而达到 抗凝目的: PS 可由内皮细胞合成,它作为激活 PC 的一个非酶性的辅助因子结合在 磷脂表面.加速 APC灭活 FVa和 FⅧa。在纯化系统中, PS 通过抑制凝血酶及 FX 的 活性,活化与 FⅧ结合的复合物,表现出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