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文化与水》中华环境观与水
中华民族亲近自然、 喜爱自然, 常挂在嘴边的“风水”、“水
土”等词汇,最通俗地概括出了中国人的传统环境意识。 中华
民族的环境观(俗称“风水”)既是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也是一道独特的中华文化景观。它源于人类追求
美好生活环境的理想,是中国古代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
践中逐渐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关于环境选择的学问(风水
术实际上是集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
美学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古代建筑规划设计理论,
它与营造学、造园学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 。
尽管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风水观念在其漫长的发展和传播
过程中难免与巫术发生联系,并染上了较为浓重的迷信色彩,
但其中蕴涵的科学合理内核至今仍显现出人类智慧的灵光。
在中华民族的环境观中, 水始终扮演着非同寻常的角色, “风
水宝地”、 “山明水秀”、“林壑优美”、“山川吉秀”等形容环境美
的词句,无不流淌着水是生命之源、环境之母的旋律。
中华民族的环境观是伴随着社会进化的脚步在日积月
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很早的时候,我们的
祖先在与自然的交往过程中,逐渐懂得了选择安全可靠而又
便于生产生活之环境的重要意义。 在上古时代, 人类便“择丘
陵而处”,“逐水而居”,选择临近水源而又避免水患的岗阜阶
地聚居。考古表明,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聚落遗址,均处
在背坡面水或河流湖泽边缘的地方。这种选址最鲜明的特点
就是靠近水源,其好处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接近河流
水源,既便于生活用水,又利于“结网而渔”,依靠天然河湖
维持原始的采集和渔猎生活;二是处在河流的阶地上,既可
得肥田沃土之利,又可避洪涝灾害的侵袭;三是位于河流的
侧畔,可“刳木为舟”,以享水上的交通之利。 值得指出的是,
这些古代先民的聚居地大多被现代村落或城镇所叠压,如河
南淇水沿岸某一地段的范围内,在 15 个现代村落中就发现
了 11 处新石器时代聚居地的遗址; 渭河甘肃段沿岸 70 公里
的范围内,也发现了 769 处先民聚居的遗址。原始人不仅择
水而居,也沿水而行。当原始人部落不断繁衍,人口增加,
原有的活动区域不能供应足够的食品,或遭遇自然灾害,便
会出现部族迁徙的情况。先民们在迁居时,一般都是沿河而
行,一来河谷的道路较容易行走,且不至于迷失方向;二来
利于沿途饮用水,不会有干渴之虞;三来有利于找到新的近
河居住地。上述情况表明,早在六七千年前,人类已具有了
明显的选择环境意识;而且在选择聚居地时,已充分考虑到
水的因素。 先人们能动地选择环境的情形,还可以从
一些史料上找到根据。史载,夏、商、周三代都城选择和人
们的活动范围都是以近河流、湖泊等水源地展开的。夏人大
约起源于山西西南部的汾河下游之地,后渡河南下,由豫西
迁豫东、 鲁西,北及冀南, 西至陕东, 足迹一直在黄河两岸。
商人起于东方,由始祖契至成汤,曾八次迁都,其足迹不出
今豫中以东,以及鲁西河济二水南北之地;汤之后至盘庚共
六次迁都,其活动区域不外乎在黄河下游两岸的豫、鲁以及
苏北、皖北一带。 周人则直接起源于陕西的泾水、 渭水流域,
以后向东扩展,才遍及整个黄淮地区。
关于周人迁徙的情况,可以从反映周代史实的我国第一
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找到清晰的印记。 《诗经·大雅·公
刘》叙述道:“笃公刘,于胥斯原……涉则在巘,复降在原。
笃公刘,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冈,乃觏于京。……
笃公刘, 既溥既长, 既景 (影)乃冈,相其阴阳, 观其流泉……
邠居允荒。笃公刘,于邠斯馆……夹其皇涧,溯其过涧,止
旅乃密(安) ,芮(水涯)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