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发酵工程下游技术发展及发酵液的预处理.pptx

第九章发酵工程下游技术发展及发酵液的预处理.pptx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发酵工程下游技术发展及发酵液的预处理概述下游技术(工程) :对于由生物界自然产生的或由微生物菌体发酵的、动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的、酶反应等各种生物工业生产过程获得的生物原料,经提取分离、加工并精制目的成分,最终使其成为产品的技术。下游加工过程的重要性。(组成、费用和关注程度)1.组成:下游加工过程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发酵液或反应液需要经过下游加工过程才能成为成品;2.费用:传统发酵工业中下游部分的费用占整个工厂投资费用的60%,而对重组DNA生产蛋白质等基因工程产品,下游加工的费用可占整个生产费用的80%-90%;3.关注程度:英国政府工业部于1983年发起生物分离计划(BIOSEP),专门研究下游加工过程;1987年英国化学工业会召开了专门讨论下游加工过程的国际会议;我国也于1989年在济南召开了一次专门会议;近十年来国内外有关生物分离或蛋白质纯化的专著陆续出版。第一节 发酵工程下游技术发展一、发酵产物的分类 从工业发酵范畴来看,从发酵液中获得的发酵产物大致可分为三类 :1、菌体:2、酶:3、代谢产物二、下游加工技术的特点1.发酵液的复杂性造成分离上的困难性。粗原料中带入大量的不参与发酵过程的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悬浮物,给下游过程的分离提取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增加了下游操作成本,包括发酵废液的处理成本2. 欲提取的产物通常浓度低且很不稳定。一些新兴生物技术产品,待处理物料中产品浓度很低,往往低于杂质含量,如L—异亮氨酸为2.4%,青霉素为3.6%,每千克产品中核黄素仅含几克、胰岛素仅含几十毫克,而且对热、PH、有些甚至对光不稳定。 生物活性物质的活性还易受温度、pH、金属离子、无机盐浓度、有机溶媒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制约了下游技术的可选范围。3. 多为分批操作,各批发酵液不尽相同,要求下游加工有一定弹性。四、生物工业下游技术的发展历程 1.古代酿造业古代酿造业包括酿酒、制酱(油)、醋、酸奶和干酪等。技术原始、家庭式作坊、产物基本不经过后处理而直接使用,无下游技术。2. 纯培养阶段主要指1860-1930。发现了发酵的本质是微生物的作用,掌握了纯种培养技术,生物技术进入近代酿造产业的发展阶段。逐渐开发形成了发酵法生产酒精、丙酮、丁醇等微生物发酵工业(厌氧发酵),其产品相对简单,基本上是无活性的小分子。此时开始引入过滤、蒸馏、精馏等近代分离技术。3. 液体深层发酵阶段以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青霉素产品为代表。无菌空气制备技术、大型好氧发酵装置开发,一大批通风发酵技术产品相继投入了工业生产,如抗生素(链霉素)、氨基酸(谷氨酸)、有机酸(核酸、柠檬酸)、酶制剂(淀粉酶)、微生物多糖和单细胞蛋白等。产品多样性决定了分离方法的多样性。借鉴和引进吸收了大量的近代化学工业的分离技术,如沉淀、离子交换、萃取、结晶等。4. 现代生物技术阶段以20世纪70年代末崛起的DNA重组技术及细胞融合技术为代表。生物技术在其主要领域: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批高附加值的产品开始面世,如乙肝疫苗、干扰素、功能因子、低聚糖、活性肽、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等。生物技术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很多企业开始加强在生物工业下游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力量,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以抢占更多的市场。新技术有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膜过滤、渗透蒸发技术、各种色谱(层析)技术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工业下游技术进步很快,出现了很多新概念、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大致可分为以下几大类:(1)固液分离技术絮凝技术引入到发酵液的预处理上,研究开发了菌体及悬浮物絮凝技术,改善了发酵液的分离性能,加之纤维素助滤剂的开发,大大提高了发酵液的固液分离效率。在固液分离机械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性能优良的新型机械,如带式过滤机、板框过滤机、螺旋沉降式离心机等。微滤膜可高效分离细微的悬浮粒子。(2)细胞破碎技术已开发出珠磨破碎、高压匀浆法、 X-press法和化学破碎等技术。该技术的成熟使得胞内代谢产物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3)初步分离纯化技术主要开发了沉淀、离子交换、萃取、超滤等技术。较早出现的是酶及蛋白质的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双水相萃取技术比较适合于胞内活性物质和细胞碎片的分离;超滤技术解决了生物大分子对pH、热、有机溶剂、金属离子敏感等难题,在生物大分子的分级、浓缩、脱盐等操作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4)高度分离纯化技术小分子物质一般可通过离子交换、脱色和结晶、重结晶等方法获得纯度很高的产品。生物大分子的纯化一直是个难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渐开发出各种色谱(层析)技术,如亲和色谱、疏水色谱、聚焦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色谱等,后两种技术已开始用于批量生产。(5)其他新型分离技术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获得天然生物物质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文档评论(0)

虾虾教育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有问题请私信!谢谢啦 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与整理,收费仅为整理费用,如有侵权,请私信,立马删除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2026075000021
认证主体重庆皮皮猪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重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13MA61PRPQ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