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废除的时间.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诏准请停止科举推广学校的奏议,在中国 延续千年之久的科举至此寿终正寝。今年正值科举废除 110年之际, 关于科举兴废利弊的早已在“辛亥百年”时有了充分的讨论。但为什 么这项制度在废除时却没有受到官僚与士绅两个阶层的反对, 却鲜有 人提及。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在科举制度之前,我 国主要采用察举制、征辟制及九品中正制来选择官吏。 这三种选拔制 度均需要特定官员的推荐方可进行下一步考核, 再加之魏晋之时庞大 的士族之力对官吏选拔制度的强大影响,导致所有官吏的决定权均由 士族掌握,最后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现象的产生。科举 制度则不同,其不需要任何公卿大臣的推荐,任何人都有可能通过科 举制度实现自己的目标。科举制度的出现大幅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 度,为国家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然而,如此有效的人才选拔制度最 终却依旧消亡于历史长河中,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现在一提及清代的“正途出身”,大多数人直接想到的便是科举,捐 官直接被视为“异途”,但这些异途官员一经督抚大员的保举,也可 被视为正途出身。(注1 )在正常的情况下,每次保举的人员有限, 对科举并末造成什么影响。(注2 )但在太平天国军兴以来,清政府 内乱不断,曾国藩为激励湘军将士杀敌立功,首创了大规模的汇保, 大规模的保举便成为了晚清的常态。 而后有越演越烈的趋势,不仅凭 借军功可以获得保举,治河、募捐等等,都可以成为保举的理由,其 中最大的受益者便是诸多官僚子弟。(注 3)像《官场现形记》中贾 臬台的儿子贾大公子,靠着挂名治河,得到河道总督的保举,由此一 跃成为正四品道员。(注4)这并非小说家的戏言,光绪二十年(公 元1984年),御史张仲忻言:“山东河工保案,近年多至五、六百 人。部定决口一处,奖异常、寻常者六人。该省所报决口多寡,辄以 所保人数为衡。”(注5)如果走正常的科举之路,就算考中进士, 相对于花上十多年才能补上缺的人而言(注 6),官僚子弟虽可以造 幕后动作,但却又不是人人可以受的了那份寒窗之苦。 在有门路的官 僚子弟眼里,难走的科举正途,反不如“偶效微劳,荐保显秩”(注 3 )来的容易,而且都是“正途出身”。别看许多人难以被委以实缺, 但晚清开始,地方事务渐渐由各类局负责,拥有道衔会被委以总办、 会办这类职务,知府衔则会被委以提调,其余的则会充当其中的委员。 只要拿着大人物的介绍信到省赴任,不愁没有差事可做。(注 7 )科 举不再是官僚子弟体面步入仕途的主要途径,其神圣性也就此大打折 扣。 注1 :《清史稿?卷一百十?选举志五》载“凡满、汉入仕,有科甲、 贡生、监生、荫生、议叙、杂流、捐纳、官学生、俊秀。定制由科甲 及恩、拔、畐V、岁、优贡生、荫生出身者为正途,馀为异途。异途经 保举,亦同正途。” 注2 :清中前期保举更类似于对在职人员的考查,督抚保举人员有数 额有限,具体参见《清史稿?卷一百九?选举志四》 注3:胡思敬,《国闻乘备?卷二?保案之滥》 注4 : 《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三回?讯奸情臬司惹笑柄 造假信观察赚 优差》 注5 : 《清史稿?卷 百十?选举志五》 注6:晚清官多缺少,进士出身者也可能要等上二十年才能补上缺。 (何刚德,《春明梦录?卷上》)。 注7 :伍跃,《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第四章?四、“差委”的任命 方式》 一般士绅子弟虽不像官僚子弟那样容易得到督抚大员的保举, 但当时 对他们而言,科举亦非唯一的晋身之路。所谓士绅即是拥有秀才以上 功名者,晚清咨议局选举章程可以勾勒出士绅的大体轮廓, 满足任何 一项条件者便有选举权。 1、 曾在本省地方办理学务及其化公益事业满三年以上, 着有成效者; 2、 曾在本国或外国中学堂或同等以上之学堂毕业,得有文凭者; 3、 有举贡生员以上之出身者; 4、曾任实缺职官文七品武五品以上未被参革者; 5、 在本省地方有5000元(按:银元)以上之营业资本或不动产者; 6、 具有一列条件之一年满25岁之男子;(注1) 这部人一直是民间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态度也决定着政策的走 向。与希望维持权力的官僚阶级不同,普通士绅阶级大多数人更注重 的是通过科举来守住产业,以减少官府的盘剥。晚清不仅苛捐杂税众 多,地方上杂佐官僚的权力也渐渐增加,故而在晚清小说《官场现形 记》里,随便一个典史都当的津有味,即使是从品九的巡检,在晚清 的评书《永庆升平》中也有县太爷一般的威风(注 2)。所以朝庭对 于科举的每一次改革都触动着他们的神经。 在科举还末废除之时,西 学逐渐成为主流,特别是新兴学堂与科举功名衔接。 士绅阶级或是让 子弟进入新学堂接受教育,或是自己直接变成新式学堂的创办人。 现 代化教育的特点便是有明确的考核标准,智力正常的人只要肯努力, 仅需六年时间便可以得到一张等同于

文档评论(0)

xush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