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送别》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叔同《送别》 李叔同《送别》 李叔同《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 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 山。 【点评】 李叔同(1880—1942) ,学 堂乐歌作者,音乐、美术教育家,早期话剧(新剧)活动家。 原名文涛,又名岸,字惜霜,号叔同,别署甚多。祖籍浙江 平湖。生于天津的一个进士、盐商家庭。少年时已擅长吟诗 作画,写字刻印。1901年就学上海南洋公学。1905 至1910年间,在日本东京上野美术专门学校学习西洋画 和音乐。与曾孝谷、欧阳予倩等在日本创立了我国最早的话 剧演出团体“春柳社” ,在话剧《茶花女》 、《黑奴吁天录》 中扮演主要角色。 1918年到杭州虎跑寺出家, 法名演音, 号弘一。1942年病逝于福建泉州开元寺。其代表作还有 《送别》、《西湖》、《春景》等。所作乐歌后来大部收入丰子 恺所编 《李叔同歌曲集》。 《送别》:这首歌词清新淡雅, 情真意挚,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两句周而复始, 与回环往复的旋律相配合,加深了魂牵梦绕的离情别意。曲 调婉转流利,幽扬入妙。他的作品充满了哲人的智慧、忧思 和悲悯,充满了对生命的思索。歌词通篇用白描手法,而且 第一段全部是用来写景的;第二段里时空的交错,以现在时 “今宵别梦寒”来总括全篇。它的妙处就在于“一切景语皆 情语”,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都是离人眼中 所看到的景物,景物依旧,人在别时,听起来就备感凄凉。 歌词紧扣主题,充满了对人生的无奈。它的审美效应,就在 “酒尽梦寒”的无言中回荡不已。 ◎注 释 ①残:将结束。②山外山:指一座座连绵的山。③零落: 原指花草凋落、分散,这里指朋友的分别或去世。④尽:尽 量享受。 ◎赏 析 “悲欢离合”,乃古往今来、芸芸众生的永恒主题。 “今 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对分离的凄迷, “劝君更 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对朋友的劝慰, “海内存知 己,天涯若比邻”是对友情的珍重,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是对别离的伤感, “金陵弟子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是 别离时的苦闷……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送别曲中, “离情别怨” 是永恒的旋律。 “五四”运动以后,抒写离情别怨的诗文依 旧蓬勃,佳作如潮。其中,李叔同先生创作的校园歌曲《送 别》,尤其脍炙人口, 风行天下, 历久不衰。 《送别》写于 1905 年,是李叔同 20 多岁在日本留学时所作。 从总体结构看, 《送别》很像一首古词 (类小令 ),共三节, 其中一、三两节文字相同。 第一节,着重写送别的环境。作者选取了“长亭” 、“古 道”、“芳草”、“晚风”、“暮色”、“弱柳”、“残笛”、“夕阳” 八个典型的意象,渲染离别的场景。 “长亭”、“古道”是写 送别的地方,这使我们想到文学史上的无数次离别,如柳永 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白居易的“远芳侵 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等等。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