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民俗教学考试大纲1.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外民俗教学考试大纲 2008年7月25日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校通识课之一,它是一门以民间风俗习惯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该课程通过对民俗的基本原理,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民俗、民俗信仰、游艺民俗等各类民俗事象的分类介绍,为广大学生提供了较为系统的民俗文化基础知识。同时它具有着鲜明的民族性和丰富的知识性的特点,最后通过民俗和旅游的有机结合,将国内外各民族的民俗要点呈现给学生。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与要求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对外交流与素质教育的需要,学生需要学习和了解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有着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同时民俗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存在,也要求各专业的学生学习和掌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了解丰富多彩的民俗事象,增强对历史文化和中外各民俗的认识,系统地掌握民俗学的某些基本概念,民俗的基本特征和社会功能,以及民俗与旅游之间的密切关系,力争从民俗的深层文化内涵出发,揭示民俗文化与旅游文化之间的本质联系,为深入探索中外民俗文化活动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奠定基础。    本课程是以各类具体民俗事象为顺序展开教学的。 在各类民俗事象中都适当结合了国内外各民族的民俗活动,请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泛论民俗文化本身的偏重于民俗学的议题,而是应自觉地将民俗与旅游结合起来,特别是要与当代中国的旅游活动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指导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等旅游实践提供科学的分析依据。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考核目标 本课程的内容简介 本课程从比较学的角度系统介绍中国和外国的民俗概况,主要包括宗教和世俗信仰、民族服饰、饮食特点、社交礼仪和传统节日。 中国部分分汉族民俗和少数民族民俗两部分; 外国民俗以宗教信仰为基础分五大块:基督教——英语国家的民俗、天主教——拉丁语族国家的民俗、基督教——日耳曼语族国家的民俗、阿拉伯——伊斯兰教国家的民族和佛教、印度教国家的民俗。 第一讲 关于民俗的基本知识 (授课提纲) 引言:由两则幽默引出民俗对人的影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生活在不同类型的自然环境中的人们,他们的性格、气质感情、观念、社会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一般来说都不可避免地受这一自然环境的包围、陶冶和锻炼,并深深地打上地域的印迹。正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如描写春秋战国时代列国的人文差别的,楚地好巫,楚人以长袖、细腰为美;秦人尚武、善战,性格粗犷、鲁人多谨慎,男女有别;齐、燕好幻想,成为方士神仙说的故乡。 一、民俗的定义与分类 1 、民俗(民间传说)的定义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反复出现、并代代相习的生活文化事象。 2 、民俗的分类 物质民俗: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有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医药保健交易习俗。 社会民俗,亦称呼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社会组织民俗、社会制度民俗(如习惯法、人生礼仪等)、岁时节日民俗以及民间娱乐习俗。 精神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民间信仰、民间巫术(咒语)、民间哲学伦理观念(风水观念、阴阳五行、易经)以及民间艺术等。 语言民俗,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 包括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 广义的民俗语言又包括民族语言和方言。狭义的民俗语言,指在一个民族或地区中流行的那些具有特定含义,并且反复出现的套语,如民间俗语、谚语、谜语、歇后语、街头流行语。 民间文学是指由人民集体创作和流传的口头文学。 有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说唱)。 二、民俗的基本特征 集体性 传承性与扩布性 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 民俗的类型性或模式性 民俗的规范性与服务性 三、民俗的社会功能(功能) 教化功能 规范功能 维系功能 调节功能 :指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劳动号子,山歌、情歌,狂欢节)、宣泄(如哭葬、新婚“闹房”,非典期间,谣言的传播,)、补偿(如祥林嫂捐门槛,太平天国“拜上帝教”,应者云集,上帝的光辉沐浴着小农受伤的心灵。取消车尾数“ 4 ”)等方式,使人类生活和心理本能得到调剂的功能。 四、民俗研究或民俗资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 文献学方法 田野作业 五、“民俗比较”一课的意义 民

文档评论(0)

如果.可以.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坚持分享有价值的资源!

认证主体汉中恒朱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陕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10726MA6YWAFG7U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