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语、普通话与华语
国语是不是普通话呢?
实质上,国语就是我们所说的普通话。可以这样说,
国语是普通话的旧称,而今台湾还沿称国语,华语是普通话
在海外(例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称呼。过去,外国
人称普通话有时用 common speech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 有时还沿用 manderin, 而今呢,“普通话”的说
法越来越普遍,外国人干脆就用“普通话”的音译,叫
putonghua 了。著名学者唐兰曾向周有光先生讲 : “华语这个
名称最好, 华语这个名称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行。 ”周有光先
生说 : “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国语是中国的全国共同语,
华语是全世界华人的共同语。三个名称不是彼此排斥的,而
是相互补充的。 ”两位老前辈的话很有道理。 现在 《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
就是在法律上明确了普通话的国语地位。
既然国语就是普通话,为什么还出来这样两个名称呢?
国语和普通话这两个名称几乎是同时出现的。
前面说过, 1909 年,资政院议员江谦正式提出把官话
定名为“国语”,临危的清政府不得不采纳了这个建议。而在
此之前的 1906 年,著名学者朱文熊就提出了推行与文言和
方言相对的各省通用之语“普通话”的构想。后来著名语言学
家黎锦熙和文化革命的先驱鲁迅、瞿秋白等对“普通话”都有
所论述。“普通话”的“普通”在这里不是“普普通通,平凡、不
特殊”的意思,而是“普遍共通、普遍通用”的意思。但是不管
是“国语”还是“普通话”,人们并未取得内涵上的共识。 例如民
国初年的读音统一会认为国语就是“就国音而发”的“近文之
雅语”,是“一种极普通之官话”,当然这是很含混的说法。而
朱文熊所说的“普通话”也只是“各省通用之话”这样模糊的说
法。
1931 年,瞿秋白写文章批评五四以后白话文的发展发
生了偏向,成为“非驴非马的文体”,意指其为半文半白。瞿
秋白主张中国需要再开展一次俗语文学革命运动, 用“现代人
的普通话来写”。这“现代人的普通话”是共通的,习惯上中国
各地共同使用的;是大众的,也就是“俗话”,不是“雅语”;是
现代的,多音节的。
这样,我们大概可以分出当时“国语”和“普通话”的差别
在于前者是“雅”的,后者是“俗”的,前者是半文半白的, 与文
言藕断丝连的, 后者是大众的, 是中国各地正在实际使用的,
是大众都说得出,听得懂,写得来的大众口语,是比“国语”
更具普遍性和更接近人民口语的白话文。我们都听过侯宝林
先生的一段相声里模仿当时话剧里“国语”的口吻对话 :
欲坐人力车的乘客对车夫说 : “三轮,你好不好拉我去东四牌
楼?”
拉车的也这味儿 : “哦,东四牌楼,东四牌楼……你为什么要
到那里去?”
乘客 : “哦,我住家在那里。”
车夫 : “哦,你给八毛钱好喽。”
乘客 : “八毛钱,未免太多了一点。我只能给你三毛钱。”
车夫 : “哦,三毛钱!先生,我实在不能答应你的要求。”……
你看,这是蹬三轮儿的口气吗?由此证明,由于时代的
局限,当时所说的国语并不完全是人民大众的口语,确实是
一种非驴非马的“近文之雅语”。
尽管如此,国语运动对于文言和方言来说绝对是社会的
进步,由于话剧、电影和广播的发展,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的国语得到广泛的传播。人们记住了金山、赵丹、石挥、白
杨、舒绣文、上官云珠、周璇、孙道临、刘琼这些著名的影
星,同时也跟着学会了这些影星所说的国语。
新中国成立以后, 在采用“国语”还是“普通话”为汉民族
共同语的正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