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_循环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高中信息技术_循环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循 环 结 构 For--next语句 教 学 过 程 与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设 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形成概念 导入: 1.在多媒体课中展示由“*”形成的菱形,问同学们能不能把它画出来,问用程序是如何编译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下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 2.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一个“*”的输出,让学生共同复习顺序结构的相关内容。 3.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九个“*”的输出,加大了问题的难度。 设计此例的目的是由于此题目是重复执行输出*的过程,为引出概念做好准备。 问题预设: 即学生在写代码时可能出的的情况 (1)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Print *; Print *; Print *; Print *; Print *; Print *; Print *; Print *; Print *; End Sub (2)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Print * Print * Print * Print * Print * Print * Print * Print * Print * End Sub (3)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Print ********* End Sub 这三种方案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然后教师展示学生做法,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方法,得出的优点和不足,师生共同研究,比较出第三种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与前两种比较而言,步骤简洁,把重复的步骤用一行表达出来。找到其规律从而得出循环结构定义,提示本课内容。 这样设计是为了引出循环结构的概念,并且使学生明白解决问题方法不一定唯一,但我们要考虑选择最优方案,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随定义的得出,进入第二阶段 二、发现问题、探究新知 (一) 循环结构 1、循环结构定义:被重复执行的一段代码 2、循环的种类:固定次数循环和非固定次数循环 3、for循环的三要素:初值、终值和步长 4、for循环的执行过程,以及三要素在整个循环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如何理解循环结构?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程序流程图,给学生1分钟讨论交流时间,让大家互相沟通,从而使得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深刻,最后由学生说出以上对概念的理解,都归纳总结。通过师生交流,使学生对概念有更深的理解,同时锻炼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增强合作交流意识,创建合谐振的课堂氛围。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For i = 1 To 9 Print *; Next i End Sub (二)定位符的使用 为了让“*”的位置更加灵活,能够方便地显示在各个位置,特引入print tab(x);定位符。对“*”的输出位置进行定位并控制换行,进一步加大了问题的难度。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Print Tab(20); For i = 1 To 9 Print *; Next End Sub 三、例题解析、强化训练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节知识,设计一个输出多行的例题。 这里引用了双重循环,进一步增加了问题的难度, (一) 输出矩形 学生认真思考、交流、师生共同分析题意,类比引例,解决问题,编写代码。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For j = 1 To 7 Print Tab(20); For i = 1 To 9 Print *; Next i Next j End Sub 本例让学生经过模仿、操作,学习设计程序流程图,理解双重循环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设计流程图中编写代码的过程中,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输出三角形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节中定位符、双重循环中变量的应用,设计一个输出三角形的例题。 这里了双重循环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个难点,又一步增加了问题的难度。 小组内学生认真思考、交流、师生共同分析题意,定位符的应用,有退位,类比引例,解决问题,编写代码。 每一行星号的起始位置的占位? 每一行星号的个数如何控制?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For j = 1 To 7 Print Tab(20 - j); For i = 1 To 2 * j - 1 Print *; Next i Next j End Sub 四、总结 鼓励学生对本课进行总结,其他学生补充。帮助同学认清本课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归纳总的能力及作用探究的精神。 五、拓展提高 为了开拓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