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论七:判断句,.pptVIP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是”字作为判断词来用,一般认为始于 A秦代 B汉代 C魏晋 D唐代 答案:B 3“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该句中“为”的词性是 A介词 B判断词 C动词 D语气词 答案: C 通论七:判断句,也字 一、判断句 根据谓语性质的不同,句子分为判断句、叙述句、描写句 。 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的句子是判断句。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以动词或动词性的词组为谓语的句子是叙述句。表示一种动作或叙述一件事情。 以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的词组为谓语的句子是描写句。描写事物是什么样子。 ⑴ 张骞,汉中人也。《汉书·张骞传》 ⑵日食饮得无衰乎?《战国策·赵策》 ⑶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现代汉语判断句一般要用判断词“是”。 (1)你们是大学生。 (2)汉字不是拼音文字。 “是”起到了判断作用,是判断词;又起到了联系主语和谓语的作用,又叫系词。 (3)今天星期二。???? (4)昨天阴天。今天晴天。 (5)我湖南人。?????? (6)今天国庆节 (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 1……者,……也。如: (1)彼吾君者,天子也。《鲁仲连义不帝秦》 (2)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鲁仲连义不帝秦》 (3)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所谓故国者》 语气词“者”字起提顿作用 ,语气词“也”字帮助表示判断。 2、……,……也。 (4)制,岩邑也。《郑伯克段于焉》 (5)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郑伯克段于焉》 (6)贡之不入,寡君之过也。《齐桓公伐楚》 3、 ……者,……。 (7)粟者,民之所种。晁错《论贵粟疏》 (8)兵者,不祥之器。《老子》 (9)是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老子》 4、 ……,……。 (10)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11)夫鲁,齐晋之唇。《左传·哀公八年》 (12)荀卿,赵人。《史记》 四种形式中,1、2两种是古代最典型、最常见的判断句形式,3、4两种判断句,判断的意味没有1、2那样强。 (二)否定判断句的构成 (13)是非君子之言也。《有子之言似夫子》 (14)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蹇叔哭师》 (15)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战国策·魏策》 判断句否定的形式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否定副词“非”。 注意:“非”在句中否定整个谓语,可以译作“不是”,但它本身不是判断词,而是一个否定副词。 (三)“是”的词性 ⑴是吾宝也。《左传》 ⑵夫颛臾… …是社稷之臣也。《论语》 ⑶至攘人犬豕鸡豚,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墨子·非攻上》 ⑷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同上) 在先秦,“是”字最重要的语法作用是用作指示代词 。 判断句中指示代词“是”作主语时有两种情况: 一是单独作主语: (5)是吾宝也。《左传僖公二年》 (6)是助王息其民者也。《赵威后问齐使》 二是复指前面的话,与前面的话一起作主语: (7)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宫之奇谏假道》 (8)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江乙对荆宣王》 (9)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鲁仲连义不帝秦》 (10)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 “是”字用作判断词始于西汉前期。 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其《慧星图》有以下的记载: ⑴是是帚慧,有内兵,年大孰。《马王堆三号墓帛书》 ⑵是是苦慧,天下兵起,若在外归。(同上) 思考:指示代词“是”是怎样发展成为判断词“是”的? 复指前文的指示代词是判断动词“是”形成的基础。它的复指作用逐渐减弱,帮助判断的作用逐渐加强,转变为判断动词。 (四)“乃 ”、“为”等词在句子中的词性和作用 (1)吾乃梁人也。《战国策·赵策三》 (2)是乃狼也。《左传·襄公八年》 (3)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冯谖客孟尝君》 “乃”是副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就”、“便”,在句中起加强肯定语气的作用。 这类副词还有“即”、“必”等,例如: (4)充即庐江人。《世说新语·方正》 (5)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史记·项羽本纪》 “为”本来是个动词,是“做”“成为”“作为”等意思。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荀子·劝学》 (2)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夸父逐日》 (3)晋为盟主,诸侯或相侵也,则讨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4)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 古代汉语中,只有极少数的句子,“为”字完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判断词“是”。例如 (5)余为伯鯈 ,余而祖也。《左传·宣公三年》 (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曰:“余为伯鯈。余,而祖也,以

文档评论(0)

mwq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