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_重力与弹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高中物理_重力与弹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特别强调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通过提问复习初中所学的关于力和重力的相关知识,引入新课, 培养学生了的问题意识,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教学中的若干个演示实验的设计, 特别是精心设计了研究桌面和玻璃瓶的微小形变实验, 使学生感悟科学的探究方法和强化创新的意识。学生在互动和探索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获得探究的成功体验, 使原本平淡的课堂教学变得充实、 饱满、 有声有色。 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已经对重力、力的三要素及作用效果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对弹力有了初步感性的认识和一定的理念基础。在高中教学中要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化对弹力的理解。重心的等效思想,弹力产生的原因及其方向的判定,是学生普遍感到难以把握的问题。为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实验,通过形象直观的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效果分析: 本节课在学习重力的基础上, 同学们已经熟知了力的三要素。又因为初中已经学习过形变, 也接触过弹力的概念, 只是没有深入分析弹力产生的原因以及弹力的方向。 本节课仍然是从形变入手引入,但是通过多个演示实验, 比如说微小形变的演示, 使同学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并且通过亲身体验, 比如说体验弹性形变和加深对形变的理解, 也为弹力概念的引入做好铺垫。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弹力产生的原因及弹力的方向,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弹力, 教师尽量的多举实例, 多进行练习, 并加以总结不同接触面间的弹力方向的判断。 整节课通过演示、 举例、 引导学生, 使课堂比较丰富,学生在轻松、 愉快的环境中把枯燥的理论能够理解、 掌握并会应用。 通过练习测试, 还有活动展示, 发现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的不错, 当然还需要进一步的巩固练习。 不足之处: 本节课课容量很大, 虽然学生初中接触过一部分, 但是高中的知识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 都要加强, 时间很难控制, 所以讲授时间上有的就略显仓促。 教材分析:本章《相互作用—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节《弹力与重力》设置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是重力和弹力的基本概念,将实验探究弹簧弹力和型变量关系设置为第二课时。 弹力是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以后正确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其重点是弹力产生的原因和弹力的方向,难点是常见弹力方向的确定。教材从物体的明显形变引入,继而通过放大的思想演示“微小形变”的过程中,用实例引出了形变、弹性形变和弹力的概念。并通过研究形变来探究弹力产生的原因,弹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探究支持力、压力和绳子拉力这几种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方向。 3.1 重力与弹力(第一课时) 一、重力 1、重力的定义: 2、重力的方向: 3、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 4、重心: 5、力的图示: 例 题 放在地面上的物体重20N,请同学们借助直尺画出这个力的图示 弹力 形变: 弹性形变: 弹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 压力、支持力(1)平面与平面接触 点与平面接触 (3)曲面接触 绳的拉力 弹力有无 当堂检测 课后反思: 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1. 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实验过程是学生积极观察、 思考和探索的过程。 通过实验, 模拟物理知识发现的过程, 让学生受到物理思想方法的教育,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本课中设计了多个演示实验和学生的体验, 设计让学生自主探究实验, 将原本较为抽象、 枯燥的思维活动转化为生动活泼、 兴趣昂然的学习体验,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通过层层设置问题, 将课堂引向深入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将知识引向深入的重要渠道, 从引入新课到课后小结, 尽力设计适当的问题。 创造物理情境, 进行有意识的引导,点拨,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本课的教学中, 有几个关键性的设问对课堂内容的展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 学生自主、 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本教学设计充分注重对生活的挖掘,充分地注意从学生身边选取典型的素材, 紧密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成生动形象的认知对象, 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课堂教学中, 由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较难驾驭。 因此, 这节课的授课中在时间的调控上显得尤为重要, 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课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能在具体问题中区分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及大小计算;了解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 ?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生产生活中的力现象,通过各种力现象的区别比较,培养观察概括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微小形变现象的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