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广西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第11单元第1讲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必修3(生物).ppt

(新人教版)广西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第11单元第1讲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必修3(生物).ppt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核心梳理 提能探究 考向感悟 归纳总结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 核心梳理 提能探究 考向感悟 归纳总结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同一物种个体间的生存斗争是种内斗争,种内斗争程度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1972年北点地梅种群密度大于1975年,因此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的生存斗争程度更高,A项错误;由图可知,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曲线下降程度比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的更大,故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死亡率更高,B项正确;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取所有样方密度的平均值,C项错误;在此5年间,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为逐年下降,而不是增长,D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核心梳理 提能探究 考向感悟 归纳总结 5.图甲表示某生物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图乙表示该生物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 核心梳理 提能探究 考向感悟 归纳总结 (1)种群密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该生物种群密度的因素除图甲中的因素外,还有            。? (2)根据图甲给出的信息,该生物的种群密度将会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该生物种群在图甲所示时间内,数量增长模型为    ,图乙中    时间段内种群数量的增长与此类似。? (3)若一段时间后,图甲中的①②发生重合,表明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达到    值,对应图乙上的   点。? (4)若该生物为某种经济鱼类,种群增长速率维持在图乙的   点可提供最大的持续产量。若图甲的①②分别代表同种生物的两个种群在相似生态系统中的增长率,这两个种群在各自生态系统的适应性高低可描述为                  。? -*- 核心梳理 提能探究 考向感悟 归纳总结 答案:(1)迁入率和迁出率 (2)增大 J型 AB (3)最大(K) C (4)B ①种群的适应性高于②种群 -*- 核心梳理 提能探究 考向感悟 归纳总结 解析:(1)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2)图甲显示,出生率①死亡率②,所以该生物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大,其数量增长模型为“J”型。图乙中,在AB时间段内,增长速率不断增大,与图甲所示种群数量的增长类似。(3)若一段时间后,图甲中①②发生重合,此时出生率=死亡率,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说明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即K值,与图乙上的C点相对应。(4)在B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的数量为K/2,所以若该生物为某种经济鱼类,种群增长速率维持在图乙的B点可获得种群最大的持续产量。若图甲的①②分别代表同种生物的两个种群在相似生态系统中的增长率,则①种群的增长率大于②种群,说明①种群的适应性高于②种群。 -*- 核心梳理 提能探究 考向感悟 归纳总结 1.“S”型增长曲线的解读和分析方法 三图对比分析解读 (1)t1之前,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条件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当种群数量为K/2时,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2)t1~t2,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 (3)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 -*- 核心梳理 提能探究 考向感悟 归纳总结 2.K值与K/2在实践中的应用 -*- 核心梳理 归纳总结 (实验)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实验原理 (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 成分、空间、pH、温度 等因素的影响。? (2)在理想的环境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呈 “J”型 曲线增长;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呈 “S”型 曲线增长。? (3)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显微计数 法。? -*- 核心梳理 归纳总结 2.实验流程 (3)观察并计数→每天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 计数板 上,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4)重复(2)(3)步骤→连续观察 7 d,统计数量? (5)绘图分析→将所得数值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 核心梳理 归纳总结 3.实验注意事项及分析 (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藏灵阁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4135152000030
认证主体深圳市南山区美旭的衣橱服饰店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40300MA5GRW267R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