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羲之书法的特点
王羲之书法的特点
被尊为“书圣”的王羲之吸取前人书法精华,独创一家,擅长
楷书、行书和草书, 他的字端秀清新,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综合历代书评,王羲之的书体得之神功、千变万化、自成一
家、登峰造极的,就是楷书、行书和草书 (今草 )。
楷、行、草三体,自汉魏以来,在逐步演变。演变的方向,
是删繁就简,趋于快速实用。演变的途径是民间匠人、官方
书佐以及达官显要、清流雅士的各自努力,相互影响,经由
高门大族杰出书家的锤炼升华,汇成主流。王羲之便是这些
杰出书家的典型代表。
楷书:黄庭经
楷书
楷书体或称正书体、真书体,是在隶书体嬗变过程中形成的
一种书体。在汉简中,已见雏形。在隶书盛行的东汉,楷书
只在民间流行。到了东汉末、三国、西晋,由于文人士大夫
的加工和提炼,形成了不同于隶书的体势,才登上了大雅之
堂,成为一种趋时的书体。王羲之的楷书“俱变古形”,对今
体楷书的定型做出了积极贡献。
东晋时期,王羲之异军突起,其书写的小楷书,已受时人珍
视。代表作有《乐毅论》 、《黄庭经》、《东方朔画赞》、《太师
箴》、《洛神赋》、《劝进表》等。唐初, 唐太宗在收罗王书时,
将《乐毅》 、《黄庭》、《画赞》、《兰亭》等帖收入内府。
王羲之的楷书,直接由卫夫人和叔父王廙传授,属于三国时
魏国钟繇系统。他在楷书方面的“俱变古形”,应该是相对于
钟繇的楷书风貌而言的。钟繇的楷书真迹,当时王羲之能见
到的很多,确有记载的有《尚书宣示表》 。那是他的从伯父
王导从琅邪带到建邺 (今南京 )后,又送给他的。后来,王羲
之又将这本真迹借给了小他三十岁的王修。王修死时,其母
将《宣示表》陪葬。所以,传世的《宣示表》 ,实际上是王
羲之的临本。 而这个临写的 《宣示表》,与传世的钟繇的 《荐
季直表》,都是按官样书式所写的奏表,可以代表钟繇的楷
书风采。钟繇的楷书还具有浓厚的隶书笔意,特别是汉末、
三国时期的隶书中那种着意翻挑、飞扬的笔势,在他的楷书
里十分明显。但是,这种翻挑与飞扬的笔势,在王羲之的楷
书里不见了,代之以回锋收笔、规整匀称的楷势。
作为初具规模的楷书, 钟繇楷书的笔画形态, 有的长而逾制,
有的临时从宜,一字之内,笔画之间的结构关系尚不明确,
因此,规范不全,结合松散,竖短横长,状似扁隶,有横张
之势。这类态势,在王羲之楷书中已大为改观。王书将纵向
笔画向下伸引,使其挺直,用笔内擫,其他点画对称呼应,
所以有纵展之势。王羲之的用笔,一改钟书的隶笔起止,在
起笔处有挫衄的按笔动作,多以方笔入纸;而收笔处不着意
折笔重按,而是轻提回带;在运笔速度上是缓前急后;在笔
画形态上求其匀整遒劲,势如列阵。经过这样的改造,楷书
字体在王羲之手里,笔画之间的配置关系基本确立,结体变
横张为纵展,规整劲健,雍容尔雅,仪态大方。这是一个巨
大的变化。经过这一鼎改,王羲之将楷书引入了端庄而生动
的“今体”阶段。而这个变化的最终完成,则是在法度森严的
唐朝。
行书:兰亭序
行书
行书与楷书一样,两汉时期,已在民间流行。从汉简中,可
以看到早期的行书。这种早期的行书也是由隶书的实用书写
逐渐发育而成的一种新兴的书体。 它简洁,开张,结体松动,
隶味很浓。到了东汉,行书走入上流社会,得到不断的整理
和规范。 张怀瓘 《书断》载:行书集大成者是东汉的刘德升,
他被称为“行书之祖”。刘德升,“字君嗣,颍川人,桓、灵之
时(公元一四六年——一八八年 ),以造行书擅名, 虽以草创,
亦甚妍美,风流婉约,独步当时” ( 同上书) 。行书体当然不是
刘德升一人所“造”,但刘德升有无人可代的整理之功,是完
全可以肯定的。 钟繇、胡昭二人学书于刘德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