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一章 细胞质膜
1、被动运输
是指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转运的动力
来自于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
2、主动运输
是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进行跨
膜转运的方式。 转运的溶质分子其自由能变化为正值, 因此需要与某种释放能量的过程相耦
连。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和微生物细胞中。
3、紧密连接
是封闭连接的主要形式,一般存在于上皮细胞之间。紧密连接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紧
密连接阻止可溶性物质从上皮细胞层一侧通过胞外间隙扩散到另一侧, 形成渗透屏障, 起重
要封闭作用, 二是形成上皮细胞质膜蛋白与质膜分子侧向扩散的屏障, 从而维持上皮细胞的
极性。
4、通讯连接
一种特殊的细胞连接方式, 位于特化的具有细胞间通讯作用的细胞。 介导相邻细胞间的
物质转运、 化学或电信号的传递, 主要包括间隙连接、 神经元间的化学突触和植物细胞间的
胞间连丝。动物与植物的通讯连接方式是不同的,动物细胞的通讯连接为间隙连接 , 而植物
细胞的通讯连接则是胞间连丝
5、桥粒
是一种常见的细胞连接结构,位于中间连接的深部。一个细胞质内的中间丝和另一个细
胞内的中间丝通过桥粒相互作用, 从而将相邻细胞形成一个整体, 在桥粒处内侧的细胞质呈
板样结构,汇集很多微丝,这种结构和加强桥粒的坚韧性有关。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Ⅰ、被动运输
是指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 转运的动力来自于物质的浓度梯度, 不需
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1)简单扩散 :①沿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扩散; ②不需要提供能量;③没有
膜蛋白的协助。属于这种运输方式的物质有水分子、气体分子、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等。
(2 )协助扩散 :①比自由扩散转运速率高; ②存在最大转运速率; 在一定限度内运
1 / 15
.
输速率同物质浓度成正比。如超过一定限度, 浓度不再增加, 运输也不再增加。因膜上载体
蛋白的结合位点已达饱和; ③有特异性,即与特定溶质结合。这类特殊的载体蛋白主要有
离子载体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 ④不需要提供能量。属于这种运输方式的物质有某些离子
和一些较大的分子如葡萄糖等物质
Ⅱ、主动运输
物质从浓度梯度从低浓度的一侧向高浓度的一侧方向跨膜运输的过程。 此过程中需要消
耗细胞生产的能量, 也需要膜上载体协助。 属于这种运输方式的物质有离子和一些较大的分
子如葡萄糖、 氨基酸等物质。 主动运输根据其过程所需的能量来源不同, 可将其归纳为三种
主要类型:
(1)ATP驱动泵: ATP 酶直接利用水解 ATP提供的能量,实现离子或小分子逆浓度梯度
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运动。
(2 )耦连转运蛋白: 是介导各种离子和分子的跨膜运动。 这类转运蛋白包括 2 种基本类
型:同向转运蛋白和反向转运蛋白。 这两类转运蛋白使一种离子或分子逆浓度梯度的运动与
一种或多种不同离子顺浓度梯度的运动耦连起来。
(3 )光驱动泵: 主要在细菌细胞中发现, 对溶质的主动运输与光能的输入相耦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吉尔认知负荷模式下浅谈听力与口译.doc VIP
- 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长郡二十校)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预热演练英语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2023年温州医科大学公共课《C语言》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docx VIP
- 2025年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1套.docx VIP
- 钢笔楷书字帖-偏旁部首.pdf VIP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填空版).pdf VIP
- 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长郡二十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预热演练物理试卷(含答案).pdf VIP
- 2024《施工组织设计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3300字.docx VIP
- 名著阅读《小英雄雨来》 导读课课件.pptx VIP
- 厦门大学进化生物学第12章生态系统的进化.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