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学设计.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 第一课时 ) 【课标与教材分析】 本课的课程标准要求是“以区域为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荒 漠化使大面积土地资源退化, 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 被列为十大环境问 题之首。 荒漠化日益严重地破坏着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 成为制约社会、 经济 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阻力。 教材以荒漠化严重的我国西北地区为典型案例, 首先分析了西北地区干旱 为主的自然特征; 其次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荒漠化的成因, 并 指出人类活动在荒漠化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接着介绍西北地区 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的分布特点; 最后根据荒漠化形成的背景、 成因和过程的 差异,指出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本文中的教学设计及板书为第 1 课时内容。 对于学生来说, 他们在初中学习中已对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了一定的 了解;同时学生通过看报刊、图片、电视等媒体的宣传报道,对荒漠化已有一 定的感性认识, 但对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的了解尚不够系统和深入, 对信息提 取和整合缺乏系统性训练, 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思维能力较差。 因此,教 师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注重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知识归纳, 总结的能 力,以及综合分析的能力。 【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荒漠 化的危害和防治。 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主动性, 通过对阅读材料和图片的分析, 和一系列的活动和思考分别穿插在相关知识学 习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归纳。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升华,另 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质是积极、 主动 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中学地理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 动机, 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标, 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最终提 高全面素质。 本课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探 索为主线” 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注重引 导和鼓励学生思考,通过案例分析,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理论联系实际, 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的】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 1. 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其类型,分析成因。 2. 了解荒漠化的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现象的感性认识,理解荒漠化的含义。 2. 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因素的分析 , 了解造成荒漠化主要人为原 因。 3. 通过对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等案例分析,明白荒漠化的危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认识人类活动对整个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 环境观。 2. 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 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3. 通过欣赏有关荒漠化的景观图片,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紧迫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