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森林生态学精品课程第3章
第一节 温度因子
一、温度及其变化规律
(一)热量平衡
包括辐射收入和支出
地面的辐射收入=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大气逆
辐射
支出=地面辐射+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第1页/共42页
第一节 温度因子
第2页/共42页
第一节 温度因子
(二)温度变化规律
1. 温度空间变化
第3页/共42页
第一节 温度因子
纬度
随着纬度北移,太阳辐射量减少,温度逐步降低。纬度每增加一度,温度大约下降0.5°C。
海陆位置
我国东南和南面多属海洋性气候,从东南向西北,大陆性气候逐步增强。
海拔高度
海拔高度是影响温度变化的重要原因,随着海拔
升高,温度降低,0.5-0.6℃/100m。
由于温度的变化,从山麓到顶峰,温度的降低,可以划分不同植被气候带。
第4页/共42页
第5页/共42页
第一节 温度因子
地形:
地形对温度的影响表现在:东西走向的山脉能阻挡寒潮和湿热气团的运行,成为气候的分界线。如秦岭南坡温暖多雨,北坡寒冷少雨,南郑1月平均气温3 ℃ ,7月26.7℃。西安1月-0.5 ℃ ,7月28.1 ℃ 。山脉的背风常因焚风作用而使温度增高。
第6页/共42页
第一节 温度因子
坡向:
不同坡向,热量的分配是不均匀,南坡的空气和土壤的温度都比北坡高。因此,南坡多阳性喜暖耐旱的植物,北坡多生长耐荫喜湿植物。
谷地和盆地:
谷地和盆地的温度变化有独特的规律。如山谷日间受热强烈,地形封闭,热空气不易输出,温度比周围山地高。
逆温现象:在夜间因地面辐射冷却,地面上形成一层冷空气,冷空气密度大,顺山坡向下沉降,聚于谷底,而将热空气抬高到山坡的一定高度,形成了谷中温度的逆增现象。(“冷湖”“霜穴”和“暖带”)
第7页/共42页
第一节 温度因子
第8页/共42页
第9页/共42页
第一节 温度因子
2. 温度的时间变化
昼夜变化
气温日变化中,最低值出现在将近日出的时候。最高值出现在13-14时。
土表温度变化远较气温剧烈。土表以下温度变幅减小,一天中最高最低温度有后延现象。至35-100cm深以上,土温几乎无昼夜变化。
季节变化
温度年较差是温度季节变化的一个指标。指最热月与最冷月平均气温之差。
第10页/共42页
第一节 温度因子
3. 植物体温度和群落温度
(一)植物体温度
植物体温度:植物体温度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辐射。
植物体属于变温类型,通常接近于气温。植物体温
度低于气温时,吸收太阳辐射能提升温度,高于气
温时,通过蒸腾和对光的反射来降低温度。
植物体内温度变化,落后于气温变化。
树皮是影响树干内部温度高低的重要原因。
叶片是对温度反应最敏感、受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
影响最大的。
第11页/共42页
第一节 温度因子
(二)群落温度
在森林群落中,白天和夏季的温度比空旷地面低,但昼夜温度及全年的温度变幅要小,温度变化缓和。
林内外温差是太阳辐射作用在不同的地方形成的。
裸地直接作用在地面,而群落是作用在树冠层。
群落结构愈复杂,林内外温度差异就愈显著。
群落中的植物是群落温度差异的制造者,同时也是
按照各自对温度的不同需要和适应特点,生长在群
落的不同层次和部位。
第12页/共42页
第一节 温度因子
二、极端温度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一)低温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凡低于某一温度,作物便受到伤害,这种温度称为“临界温度”或“生物学零度”。
1. 寒害:又称冷害,指气温降至0度以上植物所受到的伤害。热带、亚热带植物,在气温0-10度左右就能受到寒害。
原因:低温造成植物代谢紊乱,膜性改变和根系吸收力降低等。
第13页/共42页
第一节 温度因子
2. 霜害:是当地气温或地表温度下降到零度,空气中过饱和的水气凝结成白色的冰晶。由于霜的出现使植物受害称为霜害。如果空气干燥,水汽达不到饱和,低温而不形成霜,但低温仍能使植物受害。这种天气称为“黑霜”。黑霜实际比白霜对植物的危害更大。
原因:低温造成了植物的冻害。
3. 冻害:温度降到冰点以下,植物组织发生冰冻而引起的伤害。
原因: 冰点以下,细胞间隙形成冰晶,导致细胞失水而死亡。
第14页/共42页
第一节 温度因子
4. 冻举:又称冻拔。土壤反复冻融,使树苗被完全拔出土壤。是寒冷地区更新造林的危害之一。
多发生在土壤粘重、含水量高、地表温度容易剧变的立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治疗(2020年版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pdf
- 年春节安全生产开工第一课培训课件内容.pptx VIP
- (6篇)带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等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整改材料.docx VIP
- 2025年江西水利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附答案.docx VIP
- 2025年江西水利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名师系列).docx VIP
- 人参商品课件.ppt
- 浙江理工大学2020-2021年度大学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pdf
- 品质异常处理流程培训.pptx VIP
- (2025春新版本)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PPT课件.pptx
- 2024年江西水利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