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幼教之父”陈鹤琴教育不止,因为从没放弃未来.pdf

“幼教之父”陈鹤琴教育不止,因为从没放弃未来.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幼教之父”陈鹤琴教育不止 ,因为从没放弃未来 “有了教育,这些儿童将成长为国家有用的公民。有 了教育,各收容所的难民会变成有益于社会的人们。 ”这声 疾呼,发自现代著名教育家、上海国际救济会难民教育委员 会主任陈鹤琴。 在南市难民区,陈鹤琴和当时的不少有识之士富有远见 地意识到,难民问题不能光靠给吃给喝给衣穿来解决,更要 有面向未来的眼光。教育则是重中之重,它关乎国家能否在 挫折中再次站立,关乎人们能否走出困境走向明天。 生命不息,教育不止。教育家和难民区的人们,用行动 为未来积蓄力量。 “原来父亲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位爱国、有正义感的教育 家,但现在我对父亲有了新的认识。 ”陈一心说, “他是着眼 于未来,着眼于民族的未来、国家的未来,视野非常高。 ” 从医病到医人 被称为中国 “幼教之父”的陈鹤琴先生共育有 7 个子女, 陈一心排行第六。 “父亲总是微笑着的,他是一位慈父、严师和益友。 ” 在陈一心的眼中,作为儿童教育专家的陈鹤琴对于孩子有着 天生的喜爱。 陈鹤琴 1892 年出生于浙江上虞县,家境贫苦。他从小 热爱读书,后考入清华学堂高等科。 1914 年,他与陶行知一 起,考取奖学金赴美留学。他原是想学医的,但反复思考以 后,觉得要挽救贫穷的祖国,必须从教育人做起,而儿童是 祖国的未来,儿童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 “父亲当时说, ‘医生是医病的,我是要医人的。我是 喜欢儿童、儿童也是喜欢我的,我还是学教育,回去教他们 好。’于是,父亲下决心将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 ” 1918 年,陈鹤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教育硕士学位 后回国,任教于南京国立高等师范学校。 1923 年,他创办了 中国第一所实验性幼儿园――南京鼓楼幼稚园,并主持起草 全国幼稚园课程标准。 1925 年“五卅运动”后,国内掀起了第一次革命浪潮, 对帝国主义的声讨此起彼伏,国人纷纷要求收回租界的教育 主权。当时上海有两大租界,一个是公共租界(由英国和美 国的租界合并而成) ,另一个是法租界。公共租界里的最高 权力机构叫工部局。迫于形势,上海工部局聘请陈鹤琴出任 华人教育处处长,主持华人教育工作。 1928 年 9 月,陈鹤琴 来到上海赴任。 在此之前,上海租界里的学校以教会学校为主,一般都 是由外国人当校长。而在陈鹤琴任职的 11 年间,他先后创 办了工部局东区、 北区、 西区等 6 所小学 (均附设幼儿园), 1 所女子中学,以及工人夜校、简易小学等,这些学校,都 是由中国人当校长。同时,他在学校中大力推行具有民族精 神的科学性的教学实验,亲自编写各类爱国主义教材和课外 读物。 “我记得上小学时,原来学校里是不能升中国旗的,后 来经过我父亲的交涉,学校里每天都可以升起我们自己的旗 帜了。”陈一心自豪地说, “我父亲为中国人争得了教育主权, 他是一位有正义感的爱国教育家。 ” 陈鹤琴的疾呼 1937 年 8 月 13 日,宁静的生活被震耳欲聋的枪炮声打 破了。日军向上海发起了进攻。 陈一心至今仍清楚地记得自己 6 岁时站在自家楼房阳台 上看到的一切: “日军的飞机轮番向地面俯冲,机翼上涂着 大大的太阳旗,隆隆的轰炸声震撼着大地。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