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撤机-操作程序 1、一般安排在上午拔管; 2、向患者说明拔管的步骤和拔管后注意事项; 3、抬高头部,和躯干成400~900角; 4、检查临床的基础情况(物理体征和血气等); 5、床边备有随时可用的充分湿化的氧气源; 6、备有随时可重新插管的各种器械; 7、吸尽气管内、气囊以上及口咽部分泌物,完全放松气囊,拔出气管内导管,经鼻导管吸入充分湿化的氧; 8、鼓励用力咳嗽,必要时给予吸引; 9、检查重要体征和血气,仔细观察有无喉痉挛、喉头水肿的征象; 10、如发生进行性缺氧、高碳酸血症、酸中毒或喉痉挛,对治疗无反映,即重新插管。 * 撤机-注意事项 1、任何方式脱机,均应注意病人是否有呼吸窘迫。出现呼吸窘迫,应停止脱机或改变脱机方式。 2、不论T管脱机,还是辅助呼吸脱机,都应避免气管插管或呼吸机管道阻力过高,使病人额外克服较大的呼吸功。 3、使用PSV脱机,应注意:降低PSV水平,主要应以呼吸速率为指导,潮气量不应作为指导指标,呼吸速率不应大于30次/分。 4、如果病人不能在短时间内脱掉呼吸机,应寻找原因。脱机应在较长时间逐步进行(几天到几周),而且夜间提高呼吸条件,让病人充分休息和睡眠。 5、成功拔管的必备条件:(1)导致插管和呼吸支持的病因是否去除或基本控制;(2)可脱离呼吸机自主呼吸;(3)具有气道保护能力,有能力清除气道分泌物。 * 撤机-方法- SIMV+PS * 撤机-方法- BIPAP * 拔管后即刻或延迟性并发症及处理 1、喉痉挛: 2、胃内容物反流误吸: 3、咽痛: 4、喉痛: 5、喉或声门下水肿 6、喉溃疡: 7、气管炎: 8、气管狭窄: 9、声带麻痹: 10、勺状软骨脱臼: * 撤机-恢复机械通气的标准 什么情况下需要恢复机械通气,各学者的主张并非一致。有学者提出: 在撤机过程中,如出现下述生理指标之一时,应立即恢复机械通气: 1、血压:收缩压变化超过20mmHg或舒张压改变10mmHg; 2、脉搏110次/分,或每分钟增加20次以上; 3、呼吸频率30次/分,或每分钟增加10次以上; 4、潮气量250~300ml(成人); 5、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或心电图改变; 6、PaO2 60mmHg; 7、PaCO2 55mmHg; 8、PH 7.30。 以上指标中, PaO2、 PaCO2标准不适用于COPD患者,以上标准也只适用于撤机过程。 * 撤机-失败的常见原因 1、气道分泌物潴留; 2、吸气肌疲劳:原因很多:(1)基础疾病未完全控制,呼吸肌疲劳未完全恢复或呼吸功增加;(2)心输出量降低;(3)低氧血症;(4)MV时通气机与自主呼吸不协调,呼吸肌功能储备下降或撤机过程中发生呼吸肌的亚临床疲劳等。 3、上气道阻塞; 4、有明显的酸碱失衡; 5、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镇静剂、高浓度吸氧; 6、发生新的临床情况;拔管后可能发生新的疾病和病情改变,应及时发现和治疗。 *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一、气压伤: 气胸、皮下气肿、纵膈气肿 二、呼吸系统并发症; 过度通气、通气不足、氧中毒、呼吸机依赖、上呼吸道堵塞、肺不张 肺部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 三、循环系统并发症: 低血压、心律失常、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四、气管和邻近组织损伤 气管食管瘘、喉损伤、气管损伤、血管损伤 五、胃肠道系统并发症: 胃肠胀气、上消化道出血、肝功能损害 六、肾功能损害及水钠潴留 七、胸腔积液 八、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 * 呼吸机使用的要领 * 什么是呼吸支持 帮助? 维持? 辅助? * 呼吸机是什么 控制 代替 改变 * 呼吸机简介-发生 * 呼吸机简介-发展 硬件 软件 * 呼吸机简介-新机型 德尔格 纽帮 鸟 熊等新机型 * 呼吸机简介-新模式 闭合环路通气(closed loop ventilation,CLV)), 又称伺服-控制通气模式(servo-controlled modes)。 * 使用-开始 目 的 适应症 禁忌症 * 使用-开始 目的 (1) 维持适当的通气量,使肺泡通气量满足机体的需要; (2) 改善肺气体交换功能,维持有效的气体交换,纠正低氧血症及急性呼吸性酸中毒等; (3) 减少呼吸肌作功,恢复呼吸肌疲劳,减轻呼吸窘迫,降低呼吸氧耗; (4) 改变压力容积关系:防止或逆转肺不张,改善肺的顺应性,防止肺的进一步损伤; (5) 肺内雾化吸入治疗; (6) 促进肺或气道的愈合; (7) 预防性机械通气用于休克等情况下的呼吸衰竭的预防性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 使用-开始 指征 判断是否行机械通气时,如果呼吸衰竭一般治疗方法无效者,可参考以下条件: (1)呼吸频率大于35~40次/分或小于6~8次/分; (2)呼吸节律异常或自主呼吸微弱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