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水环境实时监测网络系统参照.pdfVIP

湖泊水环境实时监测网络系统参照.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泊水环境实时监测网络系统 摘要 湖泊水资源是现今非常重要的淡水资源, 关系周边大城市用水安全。 因此,实时 监控湖泊的水质状况是必要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 早期的人工监测已经基本被淘 汰,人工监测不但成本高,而且对于大型湖泊来说效率低下。相对于人工检测, 利用现代手段的自动监测系统优势极其明显。 自动监测系统通过在湖泊周围和水 面防放置传感器监测装置, 实时感知水质变化, 通过无线电装置把数据传送到邻 近基站进行初步处理,再通过电缆把初步处理得数据传送到几公里外的工作站, 然后通过计算机做最终处理与分析后发布到显示装置上,达到实时监测的目的。 关键词 :实时监控 人工监测 自动监测 传感器 传送 自动监测网络系统设计 1.1 、方案对比 方案一: 所有监测点均安装无线电传输设备,直接把数据传送到监测中心进行分析; 优点:减少了设备的投入,例如监测基站等; 缺点:数据传输距离远,导致所需无线电设备成本高昂,容易受到环境干扰。 方案二: 湖泊中的监测点安装无线电设备, 岸边监测点采用电缆连接, 所有监测点的数据 先传送到离湖泊 500 米(共四个,均匀分布在湖泊四周)的监测基站,进行初步 数据处理,把处理后的数据再通过铺设电缆传送到 5 公里外的监测中心进行分 析; 优点:成本低,受环境干扰弱; 缺点:网络结构复杂。 经过方案对比,最终选择了方案二,虽然网络结构复杂,但是成本低,这是重要 的。 1.2 、系统设计准备 1.2.1 需要监测的水文参数 水体温度、水体盐度、水体 PH值、水体有害金属元素浓度、化学物质含量、水 体浮游生物数量、湖泊水位、水面风速与风向、水面温度与湿度等。 1.2.2 设备安置 需要监测的 XX湖泊面积为 500*500(平方米 ),共要安置 100 个监测点: 1)用沉箱法把 30 个已经安装无线电传输设备的传感器沉到湖泊底层, 均匀布置, 用于监测湖泊底层水体温度、盐度、 PH 值、有害元素和化学物质等; 2 )用漂浮法把 30 个已经安装无线电传输设备的传感器均匀分布在湖面, 并用装 置把它们固定在一定水面范围, 并设置水面标识, 避免湖面船只碰撞, 用于监测 湖泊顶层水体温度、盐度、 PH 值、有害元素、化学物质、浮游生物数量并同时 监测水面风速、风向和湖泊水位; 3 )用打桩法把 40 个传感器装置均匀布置在湖泊岸边, 并用电缆把它们连接起来, 用于监测湖泊周围的温度、风速风向、湿度、空气物质等。 1.3 、系统设计 1.3.1 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 本系统主要由 XX湖泊水环境监测中心主站、通信网络、现场监测设备三部 分组成,利用前端设备监测、 数据远传通讯和中心系统软件平台来实现。 采集数 据,使监测中心通过简单而又经济的计量手段, 实现对整个地区监测点数据进行 监测并分析,进而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3.2 所应用的计算机网络传输原理 (见图) 这里主要应用其中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1)物理层 物理层( Physical Layer )处于 OSI 参考模型的最低层。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 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 以便透明地传送“比特”流。 物理 层传输的单位是比特( Bit ),不去考虑比特流的意义和结构。 2 )数据链路层 在物理层提供比特流传输服务的基础上,数据链路层( Data Link Layer )通过 在通信的实体之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

文档评论(0)

李亚亚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liyaya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