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教育制度.docx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zsh8332726 @zsh8332726 Ba剧液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 原始社会大多由长者通过实际活动身教与口耳相传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己有“图书文字”和“象形文字” 了。有了文字自然 会有专门传授和学习的机构,当时称为“成均”,这就是学校的最初萌芽。 到了夏代,则有了正式以教为主的学校,称为“校气孟子说:“夏日校,教也。” 到了商朝,称为“庠”,到周成为“序气 “序”又分“东序”、“西序”,前者为大学,在国都王宫之东,是贵族及其子弟 入学之地;后者为小学,在国都西郊,是平民学习之所。商代生产力日益发展, 文化日趋进步,科学日渐发达,因之学校又有增加,称为“学”与“瞽宗”。“学” 又有“左学”、“右学”之别,前者专为“国老”而创,后者专为“庶老”而设。 国庶之界在于贵族与平民。“学”以明人伦为主,“瞽宗”以习乐为宗。 西周是奴隶社会鼎盛时期,学校组织比较完善。当时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种。国学 专为贵族子弟而设,按学生入学年龄与教育程度分为大学、小学两级。乡学主要 按照当时地方行政区域而定。因地方区域大小不同,亦有塾、庠、序、校之别。 一般情况下,塾中优秀者,可升入乡学而学于庠、序、校;庠、序、校中的优秀 者或升入国学而学于大学。国学为中央直属学校,乡学是地方学校。 春秋战国时代,官学逐渐为私学替代,出现新兴阶层“士”,秦始皇统一六国文 字,提倡“以吏为师,以法为学”。 西汉私学重新恢复发展,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气在 长安兴建太学,置《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为教官,招收博士弟 子,年龄在18岁以上。 汉平常时,规定郡、国设学,县邑设校,乡聚设庠序。 校学设经师一人,庠、序置《孝经》师一人。 魏晋南北朝,晋武帝在太学外另设国子学。 唐时,京师设国子监,长官称国子监祭酒,学校六所,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以 上专收贵族官僚子弟),律学,书学,算学。教师称博士。入学年龄在14岁以上, 19岁以下(律学为18岁以上,25岁以下),地方有府学,州学,县学,设博士, 文学,助教与教官。 宋代除了太学外,有律算书画医诸学,书院制度开始兴起。宋初有四大书院一一 白鹿,乐麓,应天,嵩阳。南宋书院有“三舍”制度。 元代有蒙古国小学,回回国小学,教授蒙文、阿拉伯和波斯文学。元代书院始设 “山长 明清教育制度相近,中央有国子监,学生称贡生、监生 明代国子监分南北两监(北京和南京),有日、朝等国学生 清代正式形成五贡一一副贡、拔贡、优贡、岁贡、恩贡 明清府和州县设孔庙和学官(学校),府学教官称教授,县学称教谕 明学称学正,副职均称训导,学生院试进学后的生员(秀才),按成绩优劣依次 分廩生 增生、附生。 还有启蒙教育,明清有三类:私塾,义学,专馆 清光绪三十一年,废除科举建立京师大学堂为新式学校 中国古代书院制度之革沿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模式。作为中国教育史上与官 学平行交叉发展的一种教育制度,它萌芽于唐末,鼎盛于宋元,普及于明清,改 制于清末,是集教育、学术、藏书为一体的文化教育机构。它在系统地综合 和改造传统的官学和私学的基础上,建构了一种不是官学,但有官学成分,不是 私学但又吸收私学长处的新的教育制度,它是官学和私学相结合的产物。自书院 出现以后,我国古代教育便发生了一个很大变化,即出现了官学、私学和书院相 平行发展的格局,三者成鼎立之势,直到清朝末年,它们之间具有排斥,但更多 的是互相渗透与融合,促进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和繁荣。书院在中国大地 上存在了 1000余年,成为中国文化史和教育史上引人注目的一大奇观。 (一)中国古代书院发展之轨迹 1、书院制度的起源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分官私两类,但都不是聚徒讲学的教育组织,前者如集贤殿 书院为藏书修书之所,后者为文人士子治学之地。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国家 由强盛走向衰落,政治腐败,民生凋敝,文教事业也受到严重冲击,官学废驰, 礼义衰亡。于是一些宿学鸿儒受佛教禅林的启发,纷纷到一些清静、优美的名胜 之地读书治学。此后,归隐山林、论道修身,聚徒讲学之风逐渐兴起。真正具有 聚徒讲学性质的书院至五代末期也基本形成,北宋初年才发展成为较完备的书院 制度,成为中国传统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书院制度的确立 到了宋代,国家重归统一,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相对稳定,士 心开始向学,由于统治者忙 于拓疆守土,无暇顾及兴学建校之事,只重科举对现有人才的选拔和吸收,以满 足立国之初的一时之需。因此在建国近百年的时间里,官学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 视。正是在此背景下,书院才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获得较大的发展,并确立了自己 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的地位。宋代书院的发展轨迹,大致可分为三大阶 段: 1) 宋初的勃兴宋立国后,暂时无力顾及振兴官学

文档评论(0)

137****889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