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有声电影的鼻祖——皮影戏.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7、有声电影的鼻祖——皮影戏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四点 四十一分。 皮影,也称“灯影戏”或“影戏人”,与木偶戏相类,古代统称为傀儡戏,是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其表演的形式是借助灯光照射于影幕,并配以音响,由艺人结合故事说唱,同时操纵皮影人表演各种动作,由此产生艺术效果,虽然场面、规模不大,却是一门综合艺术。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三:四点 四十一分。 渊源 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三:四点 四十一分。 中国皮影戏起源于何时,无法确知。可确定的是最迟在北宋时,中国影戏已极成熟,在中国传统戏曲表演尚未发展成熟之际,宋代的影戏已能表演完整、生动的三国故事,一些记载宋人生活的著作如《东京梦华录》、《梦粱录》、《武林旧事》等,都述及宋代(主要是南宋)影戏的盛况,除了一些有名的艺人,南宋杭州甚至有[绘革社]的影戏组织出现。宋代以后至明清,影戏一直盛行,受到宫廷和民间的喜爱,普及全国各地,与各地曲艺、语言、习俗结合,发展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影戏艺术。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三:四点 四十一分。   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戏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很多皮影艺人子承父业,数代相传。无论是从影人造型制作、影戏演技唱腔和流行地域上讲,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当时很多官第王府豪门旺族乡绅大户,都以请名师刻制影人、蓄置精工影箱、私养影班为荣。在民间乡村城镇,大大小小皮影戏班比比皆是,一乡一市有二三十个影班也不足为奇。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连本戏(连续剧)要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不止,一个庙会可出现几个影班搭台对擂唱影,热闹非凡,其盛状可想而知。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三:四点 四十一分。 然而,中国皮影艺术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它曾历经风雨劫难起落兴衰。清代后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的黑夜场所聚众起事,便禁演影戏,甚至捕办皮影艺人。皮影艺人还曾受清末白莲教起义的牵连,被以“玄灯匪”的罪名遭到查抄。日军入侵前后,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致使盛极一时的皮影行业万户凋零,一蹶不振。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三:四点 四十一分。 1949年后,全国各地残存的皮影戏班、艺人又开始重新活跃,从1955年起,先后组织了全国和省、市级的皮影戏汇演,并屡次派团出国访问演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颇有成果。但到“文革”时,皮影艺术再次遭“破四旧”的噩运,从此元气大伤。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三:四点 四十一分。 一、传统皮影的造型特征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三:四点 四十一分。 传统皮影的造型特征 ——人物造型平面化 皮影和剪纸一样,不能塑造三维立体空间的造型。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三:四点 四十一分。 传统皮影的造型特征 ——人物造型艺术化 皮影形象处理不用太写实,可以进行艺术加工。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三:四点 四十一分。 传统皮影的造型特征 ——人物造型卡通化 皮影体现了能动性,它被公认为是电影的先祖。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四点 四十一分。 传统皮影的造型特征 ——人物造型戏曲化 传统皮影和戏曲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人物造型戏曲特征明显。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四点 四十一分。 小结 传统皮影的造型特征 1.皮影造型平面化 2.皮影造型艺术化 3.皮影造型戏曲化 4.皮影造型卡通化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四点 四十一分。 二、传统皮影的制作方法 其制作一般分为制皮、描样、雕镂、着色、烫平、上油、订缀七道工序。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四点 四十一分。 1.制皮∶以新宰的牛皮或驴皮为最佳。 先用清水浸泡数日,取出后将皮的两面 反复刮制干净,再刮薄至透明。洗净后 于木框上绷紧阴干。 2.描样∶将制好的皮料切块,经湿布捂 软后,用硬木推扳打磨光平,再用钢针 描绘图样。 3.雕镂∶将描好图样的皮料垫在木板或 蜡板上刻。镂刻的技法很多,雕镂完毕 后,擦洗干净,双面着色。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四点 四十一分。 4.着色∶现今常用透明色料取代过去 的传统色料,既方便,透光效果又 好。着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 绿、黑五种纯色,一般互不调配,但 可分深浅色区分层次,进行平涂,双 面着色。 5.熨平:皮影着色后阴干,熨平。 6.上油∶东北部地区的皮影在压平后 还要上一层清漆,以增强透明度和耐 用性。

文档评论(0)

GCG19881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