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ai,YuanhongStandard Slides cobas modular platform Roche Diagnostics, R. Zierg?bel, Version 2.0, July 2005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原理
杨明忠12/2014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三十分。 免疫检测技术的发展 电化学发光系统及其原理 电化学发光技术的优势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三十分。 免疫检测技术的发展 电化学发光系统及其原理 电化学发光技术的优势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三十分。 技术创新领先的免疫检测新技术-ECL 放免 酶免 荧光免疫 化学发光 电化学发光 1960‘S 1970~80‘S 2000‘S 1,抗体技术的革命,从使用多克隆抗体向使用单克隆抗体转变 2,从手工操作向全自动分析仪的转变 3,从液相放射免疫技术向均相和固相免疫分析技术的转变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三十分。 1959年Berson和Yalow建立了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大大提高了免疫测定的敏感度,这种标记免疫测定开拓了医学检验的新领域 。 缺点 半衰期短,试剂货架期不长。 标记物不断变化,试剂批间、批内变化大,标准曲线不能保存。 反应时间长,操作步骤很难自动化。 使用放射性核素,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性。 分析的限度为 10 mol/ml 或 10 g/ml。 在一定时期内曾被采用,正在被逐步取代。 放射免疫测定法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三十分。 1971年Engvall和Perlman建立了固相酶免疫测定方法(ELISA),这种非放射标记免疫测定在临床检验,特别是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取得了广泛应用。 酶免疫测定法 缺点 试剂制备困难。 操作步骤复杂,耗时长。 影响因素多,质量控制难以保证。 最后测定的是颜色的光密度,其精密度和敏感性不如发光免疫技术。 各实验室操作不规范,质量难以保证。有学者认为ELISA技术已逐步走向退化,可能会逐步退出临床实验室。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三十分。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最后测定的是光子的量,不但对检测者无害,其敏感度和精密度均优于RIA,而且试剂较稳定,并可进行全自动分析。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 采用标记催化酶(如辣根过氧化物酶)或化学发光分子(如鲁米诺)的方法,其化学反应一般不稳定,为间断的、闪烁性发光,而且在反应过程中易发生裂变,导致反应结果不稳定。 检测时需对结合相与游离相进行分离,操作步骤多。 反应原理相对落后。 缺点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三十分。 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ECLIA)发展于 1996年,它在 发光反应中加入了电化学反应,是继放射免疫、酶免疫、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之后的新一代标记免疫测定技术,是 电化学和免疫测定相结合的产物。 世界公认的 最先进 的临床免疫检测技术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三十分。 免疫检测技术的发展 电化学发光系统及其原理 电化学发光技术的优势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三十分。 Elecsys系列全自动免疫分析仪 1996年德国宝灵曼公司推出Elecsys 2010系统 世界上第一台 应用电化学发光技术的全自动免疫分析仪 1998年罗氏公司收购宝灵曼公司 2001年罗氏推出电化学发光免疫模块E 170 罗氏是全球唯一 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制造仪器的厂商 2006年罗氏推出电化学发光免疫模块e601 2007年罗氏推出电化学发光免疫模块e411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三十分。 ECL 2010 disk E170 ECL 2010 rack e601 Elecsys系列全自动免疫分析仪 e411 disk e411 rack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三十分。 电化学发光反应的原理 三联吡啶钌和三丙胺在电极表面发生的电化学发光反应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三十分。 电化学发光原理 底物:三联吡啶钌[Ru(bpy)2+3] N羟基琥珀酰胺酯(NHS) 三丙胺(TPA) 在电极阳极表面,以上两种电化学活性物质同时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2价的[Ru(bpy)2+3] 标记物被氧化成3价的[Ru(bpy)3+3] 的标记物,TPA被氧化成阳离子自由基TPA+* , TPA+* 很不稳定,自发地失去一个质子而形成自由基TPA* ,其为强还原剂,将一个电子给3价的[Ru(bpy)3+3] ,使其成为激发态的Ru(bpy)2+3 ,而TPA自身被氧化成氧化产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