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技术极存在企业衍生现象,新企业来源于旧企、仪或科研单位,他们生产与原企业相关的产品,丰富了区域产品的类型,或者有时生产的新产品替代了原企业的位置。虽然大企业仍然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小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 产业集聚研究进展 第六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十五分。 技术极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来源于日本在模仿、借鉴硅谷成功经验建立自己的高科技中心的实践。70年代后期,通产省研究在口本建造一个“硅谷”的可行性。通产省开始派出代表团到硅谷和其他地方的高新区考察,分析了大学、工业园、高新技术公司和风险资本的关系。经过研究,他们认为导致硅谷成功的主要因素有:研究性大学、工业园区、大量的高素质工程师、风险资本市场、投资银行、管理顾问、支撑服务和非正式网络等,并把这些归结为创新过程。 产业集聚研究进展 第六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十五分。 通产省认为日本高技术城的成功主要因素是大学、公司实验室、容易得到技术和市场信息、高素质的劳动力、机场、高速公路电信系统、管理网络和人们的联系。委员会把这两种发展高技术的理念融合在一起,创造山技术极模式以发展高科技,九州的久留米市市长近见敏利用“tech—noplis铲这一词汇来表达“高技术城”的含义,认为技术极一向比较准确地代表了所要表述的内容表现技术极含义的现实措施是建立高技术城。在1979年底首次提出建设高技术城项日并体现在通产省80年代远景规划中。 产业集聚研究进展 第六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十五分。 技术极 产业集聚研究进展 第六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十五分。 技术极本质上还不是真正意义的技术创新中心,它的目标是实现东京和其他大城市的技术转移。当时有80%的公司实验室、70%的科学家和60%的大学教授都集聚在东京、神奈川、大胶地区。基础研究几乎都在国家实验室,政府和大学的实验室与企业交流很少。由于论资排辈,年轻的科学家铵限制,压抑了创新和创业的热情。为了克服这些障碍,日本1990年的技术极年会提出把研发工作疏散到各辖区,由技术极承担区域性的研发责任。区域研发政策包括以下政策:集中公共和私人研究机构到技术极,加强技术之间的交义融合,提升地区大学的实验享能力激励技术中心,形成联合的研发项目,以及提供研发的资助。 产业集聚研究进展 第六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十五分。 (5)基于报酬递增解释产业集群 报酬递增是新经济地理学的关键概念,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藤田昌久、维纳布尔斯等学者,其代表作是《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藤田昌久、克鲁格曼、维纳布尔斯,2005)。该理论从一般性的角度研究集聚并提出了一个普遍适用的分析框架进一步解释了在不同形式的递增报酬和不同类型的运输成本之间的权衡问题,并对企业集聚现象提出了经济学的解释 产业集聚研究进展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十五分。 首先,继承了马歇尔的古典产业集聚理论,强调收益递增对本地化的作用; 其次把知识作为一种重要要素纳入到产业集聚分析中,同时摆脱了新古典的均衡分析,对产业集聚进行了以数学模型分析为主要工具的新古典动态分析; 另外在产业聚集起源分析中,纳入了不确定性观点,把产业集聚动态发展的起点归结为历史上的偶然因素,认为产业集聚的形成是偶然的、短暂的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是“路径依赖的结果”。 产业集聚研究进展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十五分。 (6)地域生产综合体研究产业集群 产业集聚研究进展 地域生产综合体的根本思想是区域生产专业化和综合发展相结合、综合体内专业化部门(即核心产业)主要根据各地区的自然资源特点确立,地域生产综合体中的各机构之间的联系主要依靠经济计划的方式实现。因此,可以认为地域生产综合体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种典型的产业集聚。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十五分。 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是由前苏联学者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30年代苏联处于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从1930年到1936年短短的六年时间,“查波罗什工程”、“乌拉尔—库兹涅茨大型综合工程”、“贝加尔沿岸综合工程”等一些特大型项目相继动工完成,在对这些建设成就加以总结的基础上,科洛索夫斯基、普罗勃斯特、涅克拉索夫、彭德曼等学者以及苏联科学院研究人员提出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 产业集聚研究进展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十五分。 科洛索夫斯基认为地域生产综合体是“在一个工业点或一个完整的地区内,根据地区的自然条件、运输和经济地理位置,恰当地(有计划地)安置各企业,从而获得特定的经济效果,这样的一种各企业间的经济结合(相互制约的结合)就称为生产综合体”。 涅克拉索夫认为地域生产综合体是“在经济区、加盟共和国、自治共和国、省、边区内,一个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