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语文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定风波 ——苏轼 1、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体会苏轼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 3、掌握、运用诗词鉴赏的两种基本方法。 学习目标 悟 读 探 赏 学习过程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 ,号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历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因 被贬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苏轼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文学家,诗与黄庭坚齐名,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词与辛弃疾齐名,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这是作者被贬官到黄州的第三年?,偏居荒野,躬耕自乐。是年春,诗人至黄州东南三十里的沙湖,归途遇雨,心有所感,遂赋此词?。 作者简介 读准字音 同行xíng 吟啸xiào 芒máng鞋 料峭qiào 一蓑suō 烟雨 萧瑟sè 诵读要求 读 出 节 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读 出 情 感 感情把握是否到位,要看轻重音的处理。无论轻读重读,长读短读,升调降调都是为体悟情感服务。要读出词句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舒缓轻重。 合作讨论: 哪些词直接表现了作者的感情,应该怎样读? 读 出 情 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 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以一种坦荡从容的态度面对人生的风雨 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品其文 悟其道 两种方法 披文以入情:从语言和意象入手,把握诗句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 知人论世: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理解作品的主题。 谈谈你最喜欢词中哪一句? 请说明理由。 畅所欲言 问题探究 夏承焘: 苏轼认为政治场合的晴雨表是升沉不定的,不如归去,做一个老百姓,幻想“也无风雨也无晴”。 胡云冀: 词里含有不计较地位得失,经得起挫折的暗示。 你的看法是什么? 对这首词,现代人有以下看法: 他在晚年曾用这样一首诗概括自己一生: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宋神宗时,苏轼因反对新法被贬黄州(湖北)。宋哲宗时,他又因反对全部废除新法而被贬惠州(广东),最后到偏远的儋州(今海南)。“问汝平生事业,黄州、惠州、儋州。”多少坎坷,多少忧愤,尽含其中,却以自嘲的语气平淡地说出,这就是苏轼的旷达。 苏轼一生的坎坷遭遇 诗句分析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作者用“莫听”二字表明自己的态度:从容处之,悠闲自在。 “何妨”“吟啸”活现了抒情主体的泰然自若的心态。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表明自己被贬谪的处境,可是却比骑马轻快。自嘲的背后,隐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表现了作者旷达超脱的智者襟怀。 “任”见出作者自若、自信的襟怀。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具体落实小序中“已而遂晴”一句,这是眼前实景实写,也暗示对未来际遇的一种自信的预测。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只要经得起狂风骤雨的吹打,必然会有清风丽日跟着到来。这是作者在政治生涯中的心理体验。 顺和逆,穷和通,在智者的心目中,都是无所谓的。体现了作者超脱,旷达自适,但并不颓丧沉沦的态度。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1、思想内容: 借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来写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体现作者藐视政治祸难、达观自信的智者胸襟。 融叙事、写景、抒情、议理于一体。 以小见大:以生活小事为题材来表现对人 生的思考。 虚实结合:“一蓑烟雨”既是眼前的实景,又虚指作者的人生遭遇。 语言质朴,感情平和,境界明快。 2、表达方式:

文档评论(0)

778899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