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接触氧化法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反响器为接触氧化池,也称为淹没式生物滤池。最早于 20 世纪 70
年代日本首创,近 20 年来 ,该技术在国内外都取得了长足广泛的开展和应用。生物接触氧化
法就是在反响器中填加惰性填料,
物与在填料上的生物膜充分接触,
已经充氧的污水浸没并流经全部惰性填料, 污水中的有机
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新陈代谢作用下, 有机污染物质被去
除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技术除了上述的生物膜降解有机物机理外,还存在与曝气池相同的
活性污泥降解机理,即向微生物提供所需氧气,并搅拌污水和污泥使之混合 ,因此 ,这种技术
相当于在曝气池内填充供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栖息地——惰性填料 ,所以 ,此方法又称接触曝气
法。
生物接触氧化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两者结合的生物处理技术。
法兼具备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的特点。
一、 生物接触氧化法反响器的构造
生物接触氧化池主要由池体曝气装置、填料床及进出水系统组成,如图
池体的平面形状多采用圆形,
因此, 此方
(12-26)
方形或矩形, 其
处理水
填料床
池体
空气
曝气装置
原水
排水
结构由钢筋混凝土浇注或用钢板焊制。 池体的高度
一般为 4.5~,其中填料床高度为 3.0~,底部布气
高度为 0.6~,顶部稳定水层为 0.5~。填料是生物
接触氧化池的重要组成局部, 它直接影响污水的处
理效果。 由于填料是产生生物膜的固体介质, 所以,
对填料的性能有如下要求。 1、要求比外表积大、
图12—26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构造
空隙率高、 水流阻力小、 流速均匀; 2、外表粗糙、
增加生物膜的附着性,并要外观形状、尺寸均一; 3、化学与生物稳定性较强,经久耐用,
有一定的强度; 4、要就近取材,降低造价,便于运输。
目前, 生物接触氧化池中常用的填料有蜂窝状填料, 波纹板状填料及软性与半软性填料
等,如图 (12-27) 所示。
蜂窝状 波形板状 软纤维填料
图12—27 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常用的填料
曝气系统由鼓风机、空气管路、阀门及空气扩散装
置组成。目前常用的曝气装置为穿孔管,孔眼直径
为 5mm,孔眼中心距为 10cm 左右。布气管一般设
在填料床下部,也可设在一侧。要求曝气装置布气
均匀,并考虑到填料发生堵塞时能适当加大气量及
表
表
比外表积〔 m2/m3〕
提高冲洗能力。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曝气装置亦可采用外表曝气供氧,
一章曝气设备的内容。
填料的有关性能指标
填料种类 材 质
外表曝气设备详见第十
12— 7
孔隙率〔 %〕
蜂窝状填料
波纹状填料
半软性填料软性填料
玻璃钢、塑料
硬聚氯乙烯
变性聚乙烯塑料
化学纤维
133~360
150
87~93
~2000
97~98
95
97
~99
进水装置一般采用穿孔管进水,孔眼直径为 5mm,间距 20cm 左右,水流出孔流速为
2m/s。布水穿孔管可设在填料床的下部,也可设在填料床的上部,要求布水均匀。在填料床
内,使得污水、空气、微生物三者充分接触,以便生物降解。要考虑填料床发生填塞时,为
冲洗填料加大进水量的可能。
二、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形式
根据接触氧化池的进水与布气的形式, 可将接
触氧化池的形式分为以下几种:
1、外表曝气充氧式
如图 (12-28) 所示, 此种接触氧化池与活性污
泥法完全混合曝气池相类似。其池中心为曝气区,
池上面安装外表机械曝气设备, 污水从池底中心配 原水
入, 中心曝气区的周围充满填料, 称之为接触区处
理水自下向上呈上向流, 处理水从池顶部出水堰流
出,排出池外。
表面曝气机
处理水
排泥或放空
图12—28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构造
原水
图12—29
处理水
填料床 池体
曝气装置
排泥或放空
底部进水、进气式生物接触氧化池
2、采用鼓风曝气,底部进水,底部进空气式
如图 (12-29) 所示, 处理水和空气均从池底部均
匀布入填料床上, 填料、 污水在填料中产生上向
流,填料外表的生物膜直接受水流和气流的冲
击、搅拌、加建了生物膜的脱落与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