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15自相矛盾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15自相矛盾 教学设计
板块一:猜谜导入,揭题释义
1.教师:看图猜成语,看谁的头脑最灵活。(课件展示亡羊补牢、守株待免、掩耳盗铃的故事图片。)
2.教师:刚才图中出现的这些成语都是出自寓言故事。寓言就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学习寓言故事,我们要学习什么呢?
3.教师:(出示矛与盾的图片,认识矛和盾。)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一《自相矛盾》,这篇文章会通过一个怎样的故事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板书:故事、道理)
4.认识矛与盾的古体字。(课件展示古体
掩体的形态。通过这两个字的古体字形,你知道“矛”和“盾”这两种兵器各有什么特点吗?(矛的长处是可以进攻,盾的长处是可以防守。)
5.教师:如果有两个人分别手持矛和盾进行攻击,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板书课题:自相矛盾)
教师范写“矛”“盾”,讲解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
【设计意图】以猜谜语开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回忆,引出寓言“自相矛盾”。对矛与盾的图片与课题的学习,以及“矛”“盾”两字的字形演变与书写融合在一起,为学习本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板块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教师:这是一篇文言文,我们以前学过一些文言文,有哪些文言文呢?谁能说说学习文言文,你有哪些好方法?(学习文言文要先把语句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理解整个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2.总结学法:一读,二译,三品,四悟,五诵。
3.教师:除了刚才同学们总结出来的学习文言文的“五步法”,我们在学习课文前还要了解一下所学的这篇文言文的作者和出处。谁能说一说本课的这篇文言文选自哪里呢?(选自《韩非子·难一》。)结合注释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要方法,同学们刚才结合注释了解了文章的作者和出处。对于作者韩非子你们又了解多少呢?
4.喜欢韩非子写的这个故事吗?有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评议学生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交流读好文言文的方法。
教师点拨,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知道如何停顿,读出正确的语气。(课件展示句子停顿划分)教师范读难读的语句,学生跟读。同桌互相读一读,听一听,纠正错误。
5.出示生字“吾、弗”,指名读。结合注释,说说它们的意思。
6.学生结合注释和文中插图说说寓言的大意。
全班交流,教师重点检查学生对“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等难句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注意句中“之”字的意思。(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学习寓言的方法,指导学生读好文言文形式的寓言故事,把课文读通读顺。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注解理解寓言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板块三:品读课文,体悟寓意
1.谁能告诉大家,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课文哪些语句写了这个故事究竟是怎么发生的?(楚人有鬻盾与矛者。)通过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故事发生的起因是楚国有一个人在卖矛与盾。)
3.楚人是如何叫卖的呢?(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板书:矛一利(无不陷)盾一坚(莫能陷)]这两句话又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陷”字)这两个语句告诉我们的是这个故事的哪个部分?(故事的发展)4.楚人为什么要这样夸耀自己的矛与盾呢?你能想象一下他叫卖时的语气、神态、动作,并替他夸夸他的矛与盾吗?(同桌合作,模拟场景,指名表演并诵读。)
5.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说些什么?课文中围观的人又是怎么说的呢?
(课件出示句子“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帮助学生理解“以”“子”两字的意思。)
6.借助插图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你能结合插图扮演一下围观的人吗?(指名学生表演,大家点评。)
7.故事说到围观的人对楚人提出了质疑,这属于故事的哪个部分?(故事的高潮)故事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其人弗能应也”。)
8.“其人弗能应也”是什么意思?(那人回答不上来了。)楚人此时的神态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哑口无言、目瞪口呆、张口结舌、尴尬无语。)楚人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请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并用原文回答。
9.说说“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意思。
10.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明白了“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吗?(课件出示:如果矛能刺穿盾,说明如果盾能抵挡矛,说明;这就与楚人说的相互抵触。这说明这两种结果,也说明这个楚人说话
11.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说话、做事不能自相矛盾,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
12.指导朗读并背诵。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懂故事大意的基础上,理顺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并通过朗读与表演相结合的方式,加深理解,领悟故事寓意。
板块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