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怎样产生和传导的? 阅读P18的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模式图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思考与讨论 1.在未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如何?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受刺激部位电位如何变化?原因是什么? 3.膜内外的电荷移动方向如何?怎么形成局部电流? K+ K+ K+ Na+ Na+ Na+ 静息电位 内负外正 K+外流 Na+内流 →动作电位 内正外负 静息电位 内负外正 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 局部电流 恢复 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其实质是局部电流不断前移 传导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适宜刺激 细胞膜上的电位 膜外 膜内 + ― ― 静息时 兴奋时 + 未兴奋→兴奋 膜外 膜内 兴奋→未兴奋 局部电流方向 传导方向——双向性 总结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信号形式: 传递过程: 传递形式: 传递方向: 电信号 (外正内负) (外负内正) 刺激 未受刺激 兴奋部位 兴奋向前传导 导致 电位差 形成 神经末梢 局部电流 产生 局部电流 双向性 兴奋的传导 兴奋的传递 突触 突触 线粒体 轴突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突触小体 【学习任务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观看后突触传递信息的动态变化过程的视频,进一步再阅读课本P19页图2-4及图左边的两段文字,请你描述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思考与讨论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 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传递方向: 单向性 总结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递过程: 传递形式: 传递过程: 信号转换: 传递方向: 化学信号 轴突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单向传递 -*- 【讲述】接受刺激,去极化,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成为反极化状态,内正外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态的呢? 【讲述】 神经细胞膜上存在着钠通道和钾通道蛋白: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膜上Na+离子通道蛋白被激活,Na+离子通透性增强,大量Na+离子内流,使膜两侧电位差倒转-- 去极化,即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反极化状态。 【提问】邻近未兴奋部位仍然维持原来的外“正”内“负”,那么,兴奋部位与原来未兴奋部位之间将会出现怎样变化? (在神经纤维膜外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了电位差,于是就有了电荷的移动,同理,在细胞膜内也形成了电位差,也有电荷的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提问】电流方向如何呢? * 生 物 必修③ · 人教版 新课标导学 学生活动 打手 规则是彼此伸出手掌,先一方打,另一方躲,谁打到对方算谁赢,五次之后再交换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二章 学 习 目 标 思 维 脉 络 1.结合教材图解和相关物理知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理解并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重、难点) 2.结合突触的结构图,并观看传递视频及小组总结,达到掌握突触结构并会描述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重、难点) 1 自主学习 3 知识构建 4 训练巩固 5 直击高考 6 课 时 作 业 学习流程 2 新知解读 自 主 学 习 预习案 答案: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反射(2)反射弧、传入神经、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分析和处理、传出神经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 2.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动作电位(外负内正)、局部电流、静息电位(外正内负) 3.双向性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轴突、细胞体、树突、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突触前膜、受体、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单向性、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新 知 解 读 ——反射弧 反射弧的组成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部分) 传入神经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