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_电解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高中化学_电解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 PAGE “电解质及其电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电解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鲁科版)第2章第2节内容。本节内容分为“电解质及其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两部分,共安排三课时。本节课完成第一部分为第一课时,主要包括电解质、非电解质、酸、碱、盐、电离等概念,物质的导电性,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等内容。 本节课从溶液导电性实验提出化合物还可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并指出溶液导电的实质是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从电离的角度还可将电解质分为酸、碱、盐,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本节课的重点是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及判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电解质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它们与人类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因此认识电解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习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学生能够体会到它也是化合物的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学好这一对概念对《选修4》弱电解质电离的学习将奠定重要的知识基础。《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同时离子反应又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学好本节课,必将为离子反应、化学必修课程乃至整个高中阶段化学的学习起到奠基性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学习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在初中学习了酸、碱、盐的相关知识,并且刚刚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学习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学生能够体会到它也是化合物的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本节课主要包括电解质、非电解质、酸、碱、盐、电离等概念,物质的导电性,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等内容。故确定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准确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2、会书写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3、会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概念,认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二)、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做过溶液导电性实验。在此基础上,做几组对比实验,引出电解质的电离及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概念。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氯化钠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从HCl、NaOH、NaCl等的电离方程式中归纳出酸、碱、盐的定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观察、猜想、分析和归纳的能力,但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故确定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演示实验探究电解质导电的原因。 2、在电解质知识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质疑”、“猜测”、“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尊重课标和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教学的最高立意是“育人”.我们尊重课标和教材的“育人”功能。学生具有活泼的性格,喜欢沟通,好奇心强,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他们对化学现象、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故确定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以“联想·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以“迁移·应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能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借助“知识点击”让学习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化学学习的无穷魅力。 2、通过对电解质知识框架中各知识点有序的衍变分析、推导,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中的逻辑美。 3、通过“身边的化学——电解质与细胞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其实离我们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关注化学与生命活动的联系。 三、学情分析 1、学生是高一年级的学生。 2、学生已在初中学习了酸、碱、盐的相关知识,并且刚刚学习了物质的分类,这些内容对电解质电离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学生基本上能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比较物质,由此过渡到具体的电解质,对学生来说应该难度不大。 3、学生整体对高中课程和学习还不适应,基础较为薄弱,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知识水平都未达到较高的层次,他们还习惯于感性思维、形象思维,未向理性思维、抽象思维转轨。 4、学生具有活泼的性格,喜欢沟通,好奇心强,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有一定的动手实验的能力。他们对化学现象、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探求欲、表现欲和成就欲。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经过高一一个多月的训练,学生善于质疑、主动思考、积极获取知识的学习习惯已经基本养成,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已有明显的提高。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基于学生的状况、教材内容的安排及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实实在在的实验,对所产生的现象采取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体会科学概念和人类知识的建构过程,认识知识的本质。遵循由实践到理论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注重实验,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