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0—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对象(一)0—3岁儿童0—3岁儿童心理发展是以0—3岁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个体从出生到3岁这一成长过程中,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0—3岁是儿童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其发展速度是以秒来计算的。国际上对这一阶段的划分也各不相同。心理学家普莱尔(Preyer,见图1-1)在18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一书中对婴儿期的界定是0—3岁。(二)0—3岁儿童“身心”的发展010203生理的发展认知的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二、0—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研究表明,0—3岁是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个体一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探讨个体心理的发生是0—3岁儿童心理研究的首要内容。(二)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和机制真正的心理发展模式应该具有普遍意义,即反映生活在各种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儿童共同具有的发展过程。如皮亚杰(Piaget)描述的儿童思维发展的4个阶段就被认为是儿童思维发展的普遍模式。(三)个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导致儿童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的原因既有生物方面的因素,又有社会方面的因素。生物因素包括遗传、疾病、成熟等方面;社会因素包括家庭、学校、社区、大众传媒等方面。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儿童心理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和个体差异性。三、0—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意义为个体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工作提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提供科学的依据为0—3岁教育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0102030405充实和丰富发展心理学的内容为家庭教育提供相应的心理学知识一、0—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含义和内容(一)0—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含义0—3岁儿童心理发展是指0—3岁期间,在生理发育尤其是脑发育的基础上,心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是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二)0—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容认知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动作和语言的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标志0102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内容情感发展是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0403二、关于0—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争议(一)天性和教养之争共同决定论123相互作用论绝对决定论(二)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出现的基础,后一阶段又是前一阶段的延伸;旧质中孕育着新质,新质中又包含着旧质,但每个阶段占优势的特质是主导该阶段的本质特征。(三)发展的稳定性在儿童早、中期爱攻击的人,到青少年和成年时也往往是个爱挑衅的人,但利他行为在各个时期的表现就可能不一样。另外,由于同一特征在不同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也进一步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四)发展的“关键期”问题关于心理发展是否有关键期,即是否有某个特定的时候机体最易学习某种行为反应。关键期最基本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胚胎期(2—8周)是胎儿机体各系统与器官迅速发育成长的时期,与个体成长的其他任何时期相比,若在这一时期受到外界不良刺激的影响,最易造成先天缺陷。三、关于0—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是西方影响很大的心理学理论,由奥地利犹太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创立。精神分析理论是从治疗人的心理障碍中发展起来的,重视探索人的动机和行为的根源,尤其重视人类早期的经验对心理发展的影响。1.?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意识层次理论人格结构理论人格发展理论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非常重视自我的主动建构作用,认为儿童是寻求适应环境的积极的、好奇的探索者。他的理论的特点在于他所提出的阶段有所拓展,包括从出生至成年后期。(二)行为主义与学习理论1.?华生的传统行为主义理论OPTION 02OPTION 03OPTION 01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关于儿童情绪发展的理论否认行为来自遗传2.?斯金纳的行为强化控制理论个体通过使用正强化或是负强化来强化他人的特定行为。正强化是指期望的行为出现后,使个体感受到快乐或满足个体的需求。负强化是指期望的行为出现后,撤销使个体感到威胁或不快的刺激。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231观察学习是指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他人的行为表现即可进行学习。替代性强化影响儿童行为的重要因素。自我效能感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为研究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亲社会行为等社会性特征的形成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三)认知发展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以研究儿童的认知,特别是儿童的思维或智力的发展而闻名于世。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是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心理或行为图式经过不断同化、顺应而达到平衡的过程,从而使儿童心理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1.?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A证考试题库(含答案) .docx
- 灌装操作工作业指导书.doc
- 番茄酱灭菌灌装机说明书end.doc VIP
- 性格培养08勇敢的小熊.pptx
- 腐植酸肥料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新规制度.doc
- 2023基于手机银行APP专区调研的客群精细化运营分析报告.pdf VIP
- 杀菌操作工作业指导书.doc VIP
- 基于手机银行APP专区调研的客群精细化运营分析报告-42页.doc VIP
- 马工程系列《教育学原理》项贤明主编第一到十章全完整版课件PPT:产生发展、教育与社会人的发展、目的培养目标、制度、课程教学德育、教师学生等(1).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