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音乐第一课《古风新韵》教学设计.doc

六年级音乐第一课《古风新韵》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音乐学历案 课题 古风新韵 学校 主备教师 主题与课时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课(2课时) 课标要求 1.能饱含深情,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2. 认识民族乐器古琴,感受古琴所表现的“安静悠远”的意境,记住古琴音色。 3. 通过聆听与学唱,让学生在时间的跨越中,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 学习目标 1.聆听两首古诗词歌(乐)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乐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以及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2.能饱含深情地背唱歌曲《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并能说出两段旋律在音区、旋律上的不同。 3.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花非花》,在吟诵中感知词曲之间的紧密关系。 4.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琴的音色。 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三(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四(检测目标2) 3.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3) 4.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4) 学习过程 通案 个案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一:聆听 古琴曲《关山月》 1.视频导入:播放水墨动画片《山水情》片段,体会古琴的音色及表现的意境。 师:观看视频,你能说出视频中演奏的是什么乐器吗? 生:古琴。 2.认识古琴 出示古琴图片,教师简答介绍:古琴又名七弦琴,据说已有三千多年左右历史,琴身狭长约一米,用桐木或杉木制成。一般用减字谱与五线谱(或简谱)相结合的方法记谱。演奏时以左手按弦,右手弹奏。历史上孔子、李白、杜甫都是有名的琴家。 中国十大古琴名曲有:《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潇湘水云》、《广陵散》、《渔礁问答》、《平山落雁》、《阳春白雪》、《胡笳十八拍》、《阳关三叠》、《醉渔唱晚》 3.初听古琴曲《关山月》,聆听古琴的音色,感受古琴的意境。可让学生模仿古琴的演奏动作。 师:老师这里有一首李白的《关山月》,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4.再听乐曲,生随音乐默读《关山月》,体会古琴曲的意境。 5.师:同学们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吗? 译文: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 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总结:诗人看似在描绘景色、战争、思乡,实则宣泄反战的情绪,将这种无奈、痛苦与景色的描绘交融起来,更显悲壮凄凉。 6.让学生进行配乐诗朗诵,随音乐轻声诵读古诗《关山月》,再次感受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体会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学习任务二:学唱 歌曲《花非花》 (一)导入 师:欣赏了李白的《关山月》,我们再一起来看一看白居易的《花非花》,这是一首伤感诗,也是一首朦胧诗。 师生一起朗读《花非花》。 (二)聆听歌曲 师: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先生用这首古诗谱写了一首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师: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表达怎样的意境? 生:旋律温柔,优美,舒缓,有明显的高低起伏的变化,表达一种朦胧的美。 师:歌曲是行板,行板速度稍缓情绪优雅,我们要掌握好速度和感情。 (三)学唱歌曲 1.聆听歌曲,画出旋律线 师:仔细观察每个乐句的句尾,旋律呈上行还是下行? 生:下行。 师:这种下行趋势是在表达一种淡淡的伤感,一种低低的叹息。 2.用“wu”模唱旋律。 3.填词演唱 高位置发声。 4.师:请同学们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生:。。。 师总结:这首诗以观看雾中的花来抒发一种伤感之情,比喻世间的事物、人情是短暂的。诗中似讲春梦,实际是对美好的事物与人情的追念和惋惜。 5.处理歌曲 引导学生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来演唱,唱出歌曲中想要表达的伤感和叹息,体现“朦胧诗”的意境。 (四)总结下课 师:同学们,歌中唱尽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惋惜,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珍惜,过好当下的每一天,及时行乐!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三:聆听 歌曲《但愿人长久》 1.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李白的《关山月》白居易的《花非花》,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走进《水调歌头》。 2.简单赏析苏轼的诗词《水调歌头》及创作背景,知道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的配乐朗诵《水调歌头》,分别用古琴曲《关山月》和歌曲《但愿人长久》作背景音乐。 师:不同的配乐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让学生感知“古风”与“新韵”) 4.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 师:歌曲的速度与情绪是怎样的? 生:中速、伤感的。 师:这样的速度力度对歌曲情绪有什么影响? 生:营造了一种孤单惆怅无奈的情绪。 5.再听歌曲 师: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生: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四个乐句,旋律舒缓优美,第二部分是后四个乐句,旋律急转上行,节奏紧密。 6.三听歌曲 师:全曲

文档评论(0)

138****68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