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芦家馆三段沉积微相的识别.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大芦家馆三段沉积微相的识别 大芦家馆三段沉积微相的识别   摘 要:大芦家地区位于临南洼陷临商断层下降盘,整体为一个断鼻构造,紧邻生油洼陷,成藏条件优越。长期以来,馆陶组的储层沉积类型、展布规律等认识不够系统和深入,影响了该区勘探进程,本文通过古地貌、地震相分析,结合岩心、薄片、粒度、测井等资料讨论,厘定了大芦家地区馆三段为小型冲积扇沉积,以扇中辫状河道沉积为主,发育的微相主要有辫状河道、心滩、漫流席状砂、河道间泥等四种。   关键词:大芦家;馆三段;沉积微相;辫状河道   大芦家地区是临南洼陷临商断层下降盘的一个断鼻构造,紧邻生油洼陷,成藏条件十分有利。目前共完钻各类探井45口,发觉沙三下至馆陶组6套含油层系馆陶,其中馆陶组上报探明储量642万吨。从含油状况来看,馆陶组具有埋藏浅,含油井段长、含油面积大的特点,是实现效益勘探的有利层系。近期,在探明区块外完钻的临981-1井,在馆陶组获得了日产油5吨的工业油流,显示了该区馆陶组仍旧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因此开展馆三段的沉积微相讨论对今后的勘探意义重大。根据高辨别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综合钻测井、地震、岩心资料,依据岩电组合、沉积旋回特征,建立馆陶组等时地层格架,将讨论区馆三段划分为4个砂层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沉积微相特征讨论。   1 古地貌恢复   馆陶组储层沉积前后,讨论地区经受了冗杂的构造运动[1],现今构造很难表达馆陶组沉积时期的古地貌状况。通过层拉平的手段对馆三段底的古地貌进行恢复,说明这个时期古地貌呈一种沟梁相间的格局,沿临邑大断层发育了一系列局部洼陷,为断层活动近旁岩层受到拖曳造成的局部弧形弯曲。   2 地震相分析   地震波形的改变肯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层的沉积环境、岩性、沉积相带的改变[1-2]。地震相分析说明,馆三段沉积时期,物源来自西北方向,砂体由西北向东南推动至大芦家地区,红色区域为临邑断层下降盘近临南洼陷辫状河道发育区,主要沿临邑大断层附近分布,向洼陷深处渐渐尖灭。   3 岩心及粒度特征   3.1 岩心特征   岩心观看说明,该区馆三段主要发育褐色及褐灰色岩层,呈现典型的正韵律特征,岩心底部主要为中砾岩及粗砂岩,向上渐渐过渡为细砂、粉细砂岩;岩心中砾石分布不成层,含少量炭屑,少见植物碎片和动物化石。沉积构造主要有平行层理、斜层理和板状交叉层理、冲刷面等,说明该区地层是在氧化—强水动力环境下垂向加积作用所形成的[2-4]。   3.2 薄片特征   巖石薄片分析说明,大芦家馆三段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石英含量约 25%~40%、平均37%,长石含量约30%~35%,岩屑含量 28%~35%、平均33%,颗粒分选中等偏差,磨圆以次棱角状为主,总体成分成熟度偏低,为近物源沉积。   3.3 粒度及粒度概率曲线特征   粒度分析说明,大芦家地区馆3段砂体的岩性粒度一般介于0.096~0.751mm,平均0.309mm,粒度中值的改变较大;垂向上岩性由不等粒砂岩、粗砂岩向上过渡到含粉砂细砂岩,正韵律特征明显,分选系数大多为1.5,标准偏差主要分布在 1.0 附近;Mz〔Φ〕介于1.1~3.5,总体分选较差。   粒度概率累计曲线主要表现为跳动、悬浮两个总体,以两段式为主,跳动总体含量约占80%~90%;悬浮总体相对较少,约占10%~20%,斜率较低,多在10°~30°,具有辫状水道的特征。   4 测井相分析   不同沉积微相的砂泥组合、砂体类型,在测井曲线上显示不同的曲线幅度、形态、组合形态及接触关系[4]。大芦家馆三段自然电位曲线特征及组合形态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   ①微齿化的箱型、钟形及箱—钟形组合模式,代表相对较强的水动力条件,物源供给充分,微电极曲线幅度差大,单层砂厚度大,与下伏地层突变接触,下粗上细。主要发育在心滩、辫状河道充填;   ②中低幅的齿形或指形,该类曲线反映在短时间内的沉积,厚度小,沉积速度快,上下均为泥岩,SP曲线幅度在5.0~15.0mv 之间,微电极曲线幅度差较小,单砂层厚度在 1.0m 左右,主要发育在泛滥平原、自然?堤、漫流席状砂、废弃河道砂部位;   ③低幅细齿曲线或平直形,沉积环境为静水,SP或GR 曲线呈平直或微幅状,曲线形态反映水动力条件极弱,以泥岩沉积为主,一般在道间凹地、扇前平原、泛滥平原处较发育。   5 结论   以上讨论说明大芦家地区馆三段沉积时期,古地貌呈沟梁相间的构造格局,属于氧化—强水动力环境,沉积类型为小型冲积扇沉积,发育的沉积微相主要有扇中辫状河道、心滩、漫流席状砂、废弃河道砂、河道间泥等。   

文档评论(0)

HBXTW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