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联的演讲稿:春联习俗.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PAGE1 / NUMPAGES1 关于春联的演讲稿:春联习俗 关于春联的演讲稿:春联习俗   今天是大年二十八,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很高兴能和演讲稿大全的读者朋友们,一起分享一下关于春联的一些知识和趣闻。   我们生活在一个迅速发展的、剧烈变化的时代里,一百年前的说法叫“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今年必威体育精装版的说法是“百年未有之变局”。时代的变化,体现在我们的具体生活中,就是许多传统文化特别是习俗文化的淡出。在这方面,春节的年俗表现得最为典型,俗话说:“过年三件事,放鞭炮、吃饺子、贴春联。”这三件事分别代表了听觉、味觉和视觉的满足,但近年来因为环保意识的提高,鞭炮已经不受大家的待见,饺子又主要局限于北方地区,算下来也只有贴春联可以算是种优秀的年俗,理应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和流传。但是,今天的小区居住环境,与传统的一家一院的形式有了很大的不同,现代楼房设计大部分都没有给春联预留空间,所以春联的年俗也承受着很大的冲击。近些年来,国家比较重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春联习俗作为中华民族比较典型性的文化传统,理所当然也在被保护和弘扬之列,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就有“楹联习俗”一项,而我们的春联习俗,就是最主要的楹联习俗。   想要很好地保护和传承春联这一年节习俗,就需要对与春联相关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在现实生活中不断使用它,因为最好的保护是去熟悉它,最好的弘扬是去使用它。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力争重塑一下大家对于春联文化的认知。   一、年节习俗与春联的起源   楹联习俗的分类很多,比如名胜楹联、行业楹联、庆贺哀挽联等等,但春联是其中出现最早的品种,也就是说,我们谈到春联的起源,实际是在说楹联的起源。   说到要“重塑大家对于春联的认知”,好多听众可能会觉得不以为然,因为,春联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太平常、太普通了,每家都贴,随处可见,并且民俗学作为社会学下面的堂堂二级学科,有无数的教授、博士、硕士都在深入研究,这其中应该不会有什么不为众人所知的知识了。但实际的情况恰恰相反,围绕着春联的起源,也就是对联这种文体的起源,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基本上都是不正确或者不全面的知识和观点。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出于想当然,二是出于信成说。   先说“想当然”。想当然就是感觉应该如此。人们常常会陷入这样一个思维误区,就是把身边习以为常的事情,当成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于是就造成了这样的现象,就是好多东西的历史,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久远,比如布满大街小巷的“兰州牛肉面”只是1915年才创制出来的,川湘等地的全民吃辣椒,其实是清道光之后,也就是近代才普及开来的……   这种“相当然”放在对联领域,就出现了这样情况:第六十七回,说在一座牌坊上高挂着这样一副联:   三千社稷归周主;   一派华夷属武王。   第二十四回,唐僧师徒到了五庄观,“又见那二门上有一对春联:   长生不老神仙府;   与天同寿道人家。”   就是说按照这些小说家的认知,从周朝到唐朝,代代都是有楹联,户户都是有春联的。   其实,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周朝到唐朝之间,是绝对不存在什么春联习俗的,更不会有对联这一文体。   再说“信成说”,成说就是现成的通行的说法。我们都知道北宋王安石的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某宋诗选本在注解“桃符”时,直接说了“也作春联”四个字,于是这些年来每到春节时,铺天盖地的“春节话春联”的文章里,都争相引用这首诗来说明“北宋时期,每到春节,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都贴满了红通通的春联”……其实,这种说法纯粹是凭空想象,北宋时期根本不可能存在什么“大红春联”。   我们查关于春联的历史,还有一个最为通行的说法,是朱元璋下圣旨所推行的,大家常引用的一段文字是:   春联之设,自明孝陵昉也。帝都金陵,于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帝亲微行出观,以为笑乐。偶见一家独无,询知为腌豕苗者,尚未倩人耳。帝为大书曰:“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投笔径出,校尉等一拥而去。嗣帝复出,不见悬挂,因问故,云:“知是御书,高悬中堂,燃香祝圣,为献岁之瑞。”帝大喜,赉银三十两,俾迁业焉。   许多资料里都说这段话是引自“明代”陈云瞻,其实这是睁着眼睛说假话,这位“陈云瞻”,名为陈尚古,字云瞻,是浙江德清县新市镇人,康熙二十六年(1688年)中举人,是个货真价实的清朝人,一些春联资料上把他说成是“明代人”或说“明末清初人”,只是想自欺欺人地试图增加这段春联记载的可信度而已,早在乾隆时期,纪晓岚就在中批评陈尚古的这本书“是编杂记琐闻,多

文档评论(0)

189****587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