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0《竹节人》 说课稿.doc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0《竹节人》 说课稿.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 《竹节人》 说课稿 一、说教材。 《竹节人》是六年级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内容记叙了童年时代的“我”和伙伴们自己制作竹节人,并不顾时间沉迷于斗竹节人,引至两人的手工玩具被老师没收,结果却发现老师也与他们一般,喜爱竹节人。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物质带来的心灵的快乐。这是一篇回忆类文章,语言夸张又富有童趣,同时贴合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自身情感的体悟,并且对比如今丰富的物质生活,更能加深学生对于生活和幸福的体悟。 二、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厘清行文思路,感受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 教学难点:理解语言形式与情感表达的统一。理解文中说明性语言的功能及其背后隐含的情感。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揭题 1.谈话导入:童年,是一个人最美好的记忆。陪伴我们童年的玩具有哪些呢?你对这些玩具熟悉吗?(师出示玩具图片)而一位叫范锡林的作家,他小的时候家里穷,家里没钱给他买玩具,他就和小伙伴自己动手做玩具,他做的玩具叫竹节人,作者是怎样玩竹节人的,围绕着这个竹节人又发生了怎样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竹节人》。? 师板书课题:竹节人? 生齐读课题。? 2.介绍作者。 师:先听老师介绍一下作者范锡林,范锡林笔名雪凌,江苏靖江人。1968年,赴靖江市靖南村插队务农,后历任靖江团结中学教师,靖江中学教师,靖江市文联副主席,专业作家。作者的武侠小说独树一帜,独创一格,十分有新意。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少年传奇小说和童话作品的创作,并有“范锡林少年大传奇系列”出版。 3.师动情述说:作者的童年虽然没有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精美的玩具,但自制的竹节人却给了作者无限的乐趣,竹节人是作者美好的回忆,甜美的情结。那竹节人是怎么做的?又是怎样玩的?作者围绕竹节人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个究竟吧。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玩具引入课文,既调动学生积累的资源储备,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围绕题目作者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既易于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又最快地触摸到文本的核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生词掌握情况。 指名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3.梳理全文结构。 思考:阅读课文,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学生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1—2):写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都是自己做玩具,有一段时间,我们迷上了斗竹节人。 第二部分(3—17):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以及玩法,突出了斗竹节人给“我”的童年带来的快乐。 第三部分(18—29):写“我”上课时偷玩竹节人,被老师发现后没收了竹节人,下课后,“我”和同桌在办公室外竟看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回答。 师展示:《竹节人》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迷上了斗竹节人的游戏,在文中,作者既写了做竹节人的方法,又介绍了斗竹节人的玩法,尤其回忆了上课时偷玩竹节人,被老师发现后没收了竹节人,我和同桌想从老师那里拿回竹节人,结果却看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安排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教师适时检查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适时点拨,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的热情。此外,教师在读后梳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分段及概括段意。 (三)精读课文,加深感悟? ⑴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学生大声读课文第1至2自然段,想想:从第一部分里,能知道哪些信息?? 2.学生汇报:第一部分直接点题,揭示“我”小时候有一段时间迷上了斗竹节人。? 3.思考:这样的开头有什么好处呢? 生:这样的开头开门见山,直接点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了下文。?师过渡:那竹节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又是怎样做的呢?斗竹节人的游戏又是怎样玩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二部分。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教师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文本的阅读兴趣,在问题的牵引下,促使学生对文本进行思考,又巧妙地引出下文的教学。 ⑵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第3~17自然段,想一想,课文是怎样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的呢?? 指名回答问题。 出示课文片段: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课件展示竹节人的图片,再指名读这一段。 2.出示: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请学生交流读书体会,说说这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指名回答。(言外之意是“我”瞒着妈妈把毛笔都用来做竹节人了,不

文档评论(0)

yingwu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