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认知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docx

创新认知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新认知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201404184 课程中文名称:创新认知与实践 课程英文名称:InnovationCognitive and Practice 课程性质:专业实践环节 开课专业: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开课学期:4 总学时:32(其中理论4学时,实验28学时) 总学分:2 二、课程目标 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是高校实施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本课程是为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树立团队协作精神和提升学生创新水平开设的一门实践性环节课程。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利用课堂时间在老师引导下逐步掌握一项作品的软硬件组成原理、设计方法、调试方法及一件创新作品完整开发过程,进而使学生尽早熟悉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程序和方法,旨在提升学生对电子、电气、检测、控制、机械等交叉学科知识综合认知和运用能力,为今后参加科研和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打下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本课程面向自动化类专业学生开设,重在引导性和实践性上。课程基于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校企共建资源,由课内到课外共开出“四个平台”的实验项目,学生根据自身基础、能力、兴趣和专业方向自由选择实验项目。其中第一、二、三平台为学生必选内容,对应课内教学;第四平台为开放内容,对应课外教学。教学基本要求如下: (1)第一平台实验:以电子线路、传感器、微特电机等设计及应用为主的实践项目,要求学生具有应用常用控制元件、传感器等知识的能力,具备电子线路搭建、焊接、调试以及功能作品综合设计、制作和开发能力; (2)第二平台实验:以单片机、PLC、FPGA等开发及应用为主的实践项目,要求学生具有应用微处理器、PLC、FPGA等知识的能力,具备电子线路搭建、焊接、调试以及功能作品综合设计、制作和开发能力; (3)第三平台实验:以电力电子电力传动、新能源技术等自动化领域应用为主的实践项目,要求学生具有应用电力电子器件、新能源技术等知识的能力,具备电子线路搭建、焊接、调试以及功能作品综合设计、制作和开发能力; (4)第四平台实验:以参加各类创新项目、科研立项、大学生竞赛项目等为主的创新活动,使课内教学有效延伸到课外,逐步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5)具有小组合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学科知识点归纳、实验总结、交流沟通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概述(1学时) 1.1创新认知举证 1.2“四个平台”实验项目介绍 2常规测量测试仪器使用(2学时) 2.1数字万用表 2.1数字示波器 2.2波形发生器 2.3频率特性测试仪 3实验室焊接、机械加工设备介绍(1学时) 3.1车钻铣多功能机 3.2线切割机 3.3焊接、返修机 4功能作品制作与开发(28学时) 4.1创新模组及器件介绍和应用方法 4.2功能作品设计、制作与调试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含现代化教学手段及研究性教学方法) (1)基于项目以“做中学”为指导方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把学生领入创新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大门。 (2)采取教师边讲边引导,学生边学边实践,小组边做边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 六、实验(或)上机内容 课程基于“四个实验平台”,开出97项实验项目,实验内容丰富,满足各类学生需求。学生可根据自身基础、能力、兴趣和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选择。 实验一:以电子线路、传感器、微特电机等设计及应用为主的实践项目 实验二:以单片机、PLC、FPGA等开发及应用为主的实践项目 实验三:以电力电子电力传动、新能源技术等自动化领域应用为主的实践项目 实验四:以参加各类创新项目、科研立项、大学生竞赛项目等为主的创新活动 七、前续课程、后续课程 前续课程:程序设计基础、电路基础 八、参考教材及学习资源 吕淑平,韩云涛,管凤旭等.科研训练实践范例(第1版).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2 高吉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系列教程/数字系统与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第1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黄志伟。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常用电路模块制作(第1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 九、考核方式 采取多元化的成绩评价方式,考核学生多方面能力。考核内容包括实验过程表现、设计报告或小论文、作品观看、汇报与答辩、实验考勤。设计报告应包括设计内容、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与步骤、调试过程、小组中承担的工作、项目总结与体会等项目,设计报告鼓励用撰写小论文方式呈现,小论文撰写格式要符合论文发表规范。 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计分制评定学生成绩。 教学基本要求项 考核形式 占总成绩的比例 电子线路搭建、焊接、调试、制作和常规测量测试仪表操作使用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 实验过程表现 25% 学科知识点归纳

文档评论(0)

CUP20080131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北京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师,具有十余年工作经验,长期从事教学、科研相关工作,熟悉高校教育教学规律,注重成果积累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