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方明挖工程.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土石方明挖工程 PAGE 7 第七章 土石方明挖工程 1、概述 1.1 工程概况 下水库的土石方明挖主要包括下进/出水口,库盆,下库围堤的堤基及边坡,泊口河疏浚,充水涵闸,施工临时道路、施工营地和施工辅助工厂等部位开挖。 下水库位于浮山东面的湖荡洼地,由开挖围堤而成。库内地势较平坦,库区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河湖相沉积物和上更新统河流相冲积物。下进/出水口设在下水库主坝西南部,采用侧式布置,四个进/出水口前缘总宽98.00m。每个进/出水口平、立面均呈伸向库内的扩散形,设有防涡梁和拦污栅。库盆在湖荡洼地中开挖形成,由围堤圈围的下水库库底面积约1km2,分为高程0.95m和高程-0.05m的两个平台,两平台间以1:50的缓坡连接。进/出水口前池以1:15的倒坡与库底相连。围堤基础坐落在粉质粘土层(Q3)上,堤基范围的夹泥炭层淤泥质粘土(Q4)需全部清除。堤身由粉质粘土(Q3)填筑而成,堤长3787m,堤顶宽7.5m,最大堤高21.5m。充水闸连接泊口河与下水库,由进、出口段、洞身段、闸门控制段及消能防冲段组成,外侧出口段通过引水渠与泊口河连接。 1.2 地质情况 下水库位于浮山东侧的湖荡洼地,东面为烂龙山,西侧有响水涧冲沟正对下水库,泊口河(东河)自南向北从洼地的中部流过。工程区除北侧的上龟山及东、西两侧向库区延伸的岗地外,地势较平坦,库区内洼地、水网、水塘、堤坝等遍布。下水库库区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河湖相沉积物(Q4)和上更新统河流相冲积物(Q3)。Q3地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夹壤土,压缩模量值为10MPa,属中等压缩性土,强度较高,承载力特征值为290~320kPa,是良好的堤基持力层;Q4地层主要为淤泥质粘土夹泥炭层,压缩模量值较低,为2.3~3.7MPa,属高压缩性土,强度较低,承载力特征值为45~60kPa,其分布范围和厚度变化较大。 1.2.1 下库进出水口地质条件 下进/出水口地面高程15~30m,底板高程-14.5m,地形坡度10~25°,自然边坡稳定。覆盖层厚2~10m,主要为为碎石土和含碎石粉质粘土,局部有花岗岩孤石,基岩为三迭系上统黄马青组(T3h)及花岗岩(γ53(2)),前者为薄~中薄层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其产状大体为N70~80°W,SW∠30~35°,与花岗岩呈侵入接触关系,接触面不规则,产状大致为N10~15°E,SE∠40~45°,接触带岩石普遍角岩化。洞脸边坡最高约80m,两侧边坡高30~60m,由黄马青组(T3h 1.2.2 下库库盆地质条件 下水库库盆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河湖相沉积物和上更新统河流相冲积物。靠近西侧山麓一带则为残、坡积物,另在响水涧冲沟口尚有冲洪积物(Q al- pl)分布。库区下伏基岩主要为三迭系上统的泥岩、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等,局部地段(主要位于靠近西侧山边)有花岗岩、花岗斑岩等。 1.2.3 围堤地质条件 围堤设计顶高程16.50m,长3787m,其中南堤线长约1300m,东堤线长约1367m,北堤线长约41 南堤线:堤线西段跨越一NEE向的残丘山脊,山脊西侧均为Q3地层,层厚一般为6.0~6.9m,下伏基岩均为黄马青组(T3h)地层;堤线东段沿线地面高程一般为7~11m,均为Q3地层,厚度一般为10~18m,下伏基岩埋深一般为10~18m。堤线北侧K6~K8孔附近有厚度2.3~4.1m的Q4地层。 东堤线:沿线湖塘洼地连续分布,沿线Q4地层和Q3地层相间出露,东堤线:沿线湖塘洼地连续分布,地面高程一般为3.6~8.4m,沿线Q4地层和Q3地层相间出露,其中Z44孔以南段和J10触探孔至ZK138孔段,地表基本为Q3地层分布;Q4地层分布范围及厚度变化均较大,ZK138~Z44段厚度一般为5.9~8.4m(层底高程-1.4~-3.6m),Z19~J10段厚度一般为4.5~8.3m(层底高程-0.8~-3.5m),北端最厚处达12.8m(层底高程-8.25m),Q3地层顶板埋深一般为0 北堤线:该堤线多为湖塘洼地,地面高程4.4~7.5m,沿线东段(JT55触探孔以东)均为Q4地层覆盖,JT55触探孔以西段Q4和Q3地层相间分布。Q4地层分布范围及厚度变化均较大,厚度一般为2.7~6.9m(层底高程-0.5~1.9m),东段厚达6.9~12.8m,最深层底高程达-8.25m,东段Q3地层顶板埋深为8.8~12.8m(高程-4.37~-8.25m 西堤线:地面起伏较大,高程为5.05~12.15m,沿线除有厚度不大的表层土外,均为Q3地层,工程地质条件良好,清除表层土即可筑堤。另响水涧冲沟口(约在Z33孔以南)有洪积物堆积,由碎石和泥砂组成,碎石含量25~35%,分选性较差,厚度一般为2.2m(钻孔ZK154)~5.3m(钻孔K80),对应的高程为

文档评论(0)

新起点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