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韵母和韵 “韵”这个概念在古代的内涵比较复杂,常见的义项有以下三个: 第一、相当于今天说的韵母,即一个音节中开头辅音以外的部分,包括韵头、韵腹、韵尾。 第二、指韵书中把主要元音、收尾音和声调相同的字归在一起的单位,即韵书中的类似“韵部”的单位,如《广韵》有206韵,就是把26194字按主要元音、收尾音和声调是否相同分成的206个单位。 第61页,共8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中古三十六字母正齿音“照穿床审”四母,经陈澧等学者研究,认为这四个声母在中古当分为照二(舌叶塞擦音)和照三(舌面前塞擦音)两组,照三组用“章昌船书”(也用“照穿床审”)表示,照二组用“庄初崇生”表示,黄氏认为中古照二组在上古与精组“精清从心”(舌尖前塞擦音)同类,中古照三组在上古与舌上音“知彻澄”同类。黄氏赞同钱大昕提出的古无舌上,那么“照三归知”实际上就是照三归舌头音端透定(舌尖中塞音)。 第29页,共8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钱大昕、章太炎、曾运乾考证古声纽的材料,主要是根据古籍中的异文、形声字的谐声偏旁以及声训、假借、读若、直音、重文、反切等现象。 黄侃又利用了“连字”、“对字”等材料。 第30页,共8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关于复辅音问题 有一些学者认为上古汉语中可能存在复辅音声母,英国人伊特金斯(Edkins)、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中国学者林语堂、董同龢、吴其昌、陆志韦、严学宭等。但还没有得到学界的普遍承认。不过现在许多学者认为在上古汉语里有几个复辅音声母是完全可能的。 第31页,共8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中古声母的研究 (一)研究中古声母系统的主要依据1.《广韵》等韵书的反切2.宋人韵图3.六朝至唐代所存的直音和反切材料4.外语对音材料。日语、朝语、越语 5.现代汉语方言 (二)《切韵》声母和宋人三十六字母 第32页,共8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三十六字母及拟音 第33页,共8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中古音通常以隋末唐初的语音为代表,这是因为《切韵》产生在这个时期,所谓中古音系一般都指《切韵》和《切韵》系统韵书所反映的语音系统。而三十六字母产生在唐末宋初,所以并不能准确地表示中古声母。 经过众多学者的潜心研究,《切韵》(《广韵》)的声母系统,即中古的声母有38个,与三十六字母有所不同。 第34页,共8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中古三十八声母 第35页,共8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广韵》聲母拟音表 第36页,共8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以三十六字母为基础来比较是这样的: ①唇音“非敷奉微”4母分别并入“帮滂並明”4母之中,这样就减少4个; ②从齿音“照穿床审禅”中分出“庄初祟生俟”5母,这就多出5个; ③喉音“喻”母分成“喻三”(也称“云”母或“于”母)和“喻四”(也称“以”母或“余”母)两母。 这样中古声母的数量就比“三十六字母”多了两个,总数为38个。 第37页,共8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中古声母系统综合表 第38页,共8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第39页,共8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壹 贰 叁 肆 伍 汉语的历史分期 汉字的发展 古声母的研究 古韵母的研究 古声调研究 第40页,共8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上古韵母的研究 上古韵母系统,主要是对上古韵部的研究。对于上古韵部的研究,是从读《诗经》感到不押韵的时候开始的。《诗经》产生在先秦,随着时间的推移,语音发生了变化。南北朝以后的语音已经与《诗经》时代的语音有了明显差别,到唐宋以后,语音变化更大了。 第41页,共8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但是在南北朝乃至唐宋时代,人们还没有确立古今语音不同的观念,用当时语音读《诗经》,遇到押韵不和谐的地方,就临时改读成自己认为合适的读音,当时学者把这种做法称为“叶音”、“叶韵”(“叶”字也写作“协”)。叶音说盛行于宋代,直到明末陈第才彻底批判叶音说,提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古今语音不同说。陈第在《毛诗古音考》中把他的学说概括为一句话:“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 在这种科学思想的指导下,古音学的研究真正走上正确的道路。 第42页,共8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上古韵部划分的依据 古音学家研究上古韵部,主要依据三方面的材料: 1. 《切韵》系统。 2. 先秦韵文,主要是《诗经》、《楚辞》的用韵。 3. 谐声偏旁。 第43页,共8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上古汉语韵部研究简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