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高邮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邮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邮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画家对诗的理解,以及画家的想象力,对绘画作品的高下来说至关重要。邓椿《画继》所载北宋徽宗朝画院考试的状况,曾有关于诗意画的一段趣闻: 复立博士,考其艺能所试之题,如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自其次人以下多系空舟岸侧,或拳鹭于舷间,或栖鸦于篷背。独魁则不然,画一舟人卧于舟尾,横一孤笛,其意以为非无舟人,止无行人耳,且以见舟子之甚闲也。又如乱山藏古寺,魁则画荒山满幅,上出幡竿,以见藏意。余人乃露塔尖或鸱吻,往往有见殿堂者,则无复藏意矣。 同样一句诗,各人所画不同,可见诗句能够供应给画家的想象空间是相当大的,画家的想象落实到画上,主要是对细节的描绘。至于其高下则取决于对诗和画这两种文艺形式特点的把握,以及相互转换的技巧。诗借助富有节奏感的语言来描写景物、抒发感情、叙事谈论,以唤起受者的共鸣,是将物象提炼为意象,以形成意境,这个过程可以表示为:物象意象意境。而这一切都是诉诸想象的,但受者的想象跟的想象未必相同,同一首诗在不同受者的心中唤起的想象也有差异。这就是说,诗的想象是游移的,诗歌供应了宽阔的想象空间,至于受者如何想象,则因人而异。实际上,受者在接受的过程中也参加了创作,可谓是艺术的再制造。诗里的孤舟这个意象,在受者脑海中出现出来的毕竟是什么模样,是舴艋舟呢,还是乌篷船呢,只能凭受者的生活阅历加以详细化。诗中的古寺,毕竟是类似灵隐寺呢,还是类似岳麓寺呢,也只能凭受者自己想象了。绘画则直接诉诸受者的视觉,它必需将诗中的意象固定为可以看到的一种详细事物,而排斥其他的想象空间。从诗到画的转换,本有多种选择,画家可以驰骋想象,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形象,而画作一旦完成后,就只有一种形象呈现在观者面前了。也就是将想象的多种可能固化在一种实实在在的画面上,从诗到画的过程可以表示为:意境意象物象。 再回过头来争论那段趣事。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出自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原是出自韦应物《滁州西涧》的一句野渡无人舟自横。关于寇准这两句诗,宋王十朋《梅溪后集》记载:盖公雅存济世之心,与舟横野渡之意合。公为是邑时,年方逾冠,有爱在民,世呼为寇巴东。其后致身宰相,践其所言。然性素刚直,不与物浮沉,晚节为奸邪所挤,流落南荒以死,天下至今哀之。意谓舟横野渡流露出寇准弱冠未遇时之心态,并预示了日后之拜相与功业。济河与济世,其间有一点微妙的联想。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本有我行我素、不随波逐流之意。寇准化用这两句诗,同样也流露出自己性情之刚直,所以日后受谄罢相,流落南荒而死。这些言外的隐蔽的含义,或许连本人也未曾明确地意识到,我们通过细读才能体会,夺魁的画士恐未必知晓,即使知晓也画不出来,而这正是诗意画的限度。 诗歌作品为诗意画开启了灵感之门,也筑起了限制想象的围墙。画家既要跨入诗人开启的门,进入诗意的境界,又不能为诗的内容所囿,更不能甘心于图解,图解很难成为超群的艺术。 绘画欲表现诗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其实是很难的。画景物比较简单,要画诗人内心的波澜就很难,尤其是那些言外之意就更难表现了。画家只好摘句为画,抓住有直观性的一句或几句来画。在诗的各种体裁中,绝句是比较简单画的。长篇歌行,只能用连环画的形式表现。在诗的各种题材中,山水诗是比较简单画的,而那些带有说理性的诗就很难画了。好像可以说诗意画乃是诗的简化,可以产生定格聚焦的趣味,而难以给人读诗时所产生的回肠荡气的感动、回味无穷的美感、丰富的联想和人生的启发。 (选自袁行霈《诗意画的空间及其限度》,有删节) 材料二: 在中国古代许多士大夫的眼中,诗与画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载体,但都是表现情感的艺术。优秀的诗歌通过对文字符号的加工,表现内心深处的旨趣;同样,画纸上描绘的山川景色人物,也能传达出无可言表的弦外之音。因此诗与画相互交融,相互吸取养分,使诗境愈来愈像画境,画意亦愈来愈具诗意。宋人诗画同一律的概念,深受王维以来南宗画风的影响,而这一学说的流行,是与我国特有的文化土壤息息相关的,古典诗歌注意抒情的传统,抒情诗中对韵味的追求,文人和画家身份的重合(如王维、苏轼),都极大地推动了它的演进。 不过,诗与画究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媒介。德国莱辛在《拉奥孔》中就反对诗画同律的说法,在他看来,诗与画各有所长:诗歌中的语言文字以能描述出事物的时间性为长,而绘画的颜色线条则更能捕获景象的空间性。在中国,诗画一律说也并非一统天下;片面追求诗画一律,也造成了不小的弊端。后来的文人画片面追求神似反对形似,影响了中国画的总体风貌:文人画家造型和模写物象的力量都受到限制,写实作品偏少;题材上也限于惯例的诗意趣味,缺乏宽阔的视野。 钱锺书先生认为诗较画更胜一筹:文字

文档评论(0)

hh09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