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 信息交流;信息交流是信息管理领域研究的核心内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交流的模式与特征、信息交流用户行为与心理分析等方面,并对作为信息交流对象的信息内容本身有着深切的关注。
现代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形态结构,也对信息交流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信息交流的每一次革新,都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也对信息管理活动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和研究空间。;2.1.1 信息交流的分类
信息交流与传播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现象,只要宇宙间有事物的存在和运动,就有相应的信息产生,就会伴随着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我们可以将信息交流划分为下列几种形式:;传统上理解的信息交流是在同一时间平面上实现的,是一种横向交流或共时交流,亦即此时此地或此时彼地的交流。
传统理解的缺陷:仅仅在同一时间平面即横向去理解信息交流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不同的时间平面上,从纵向去考察人类社会的信息联系即历时信息交流,才能全面理解人类社会信息过程,科学地实施信息管理。
当前的定义:信息交流是指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认知主体(人或由人组成的机构、组织)之间借助于相应的符号系统所进行的知识、消息、数据和事实等信息的传递与交流的过程。;2.1.2 信息交流的含义与特征;2.1.2 信息交流的含义与特征;; 信息交流实质上涉及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信息”与“交流”,信息交流过程涉及的都是人的主观信息,对于信息发送者S和接受者R而言,都有一个主观信息客观化、客观信息主观化的过程。
认知过程,这是信息获取和生成的前提,任何人都是通过客观信息来认识世界的,其主观信息是客观信息的映射或反映。
信息输出(表出)过程,即人脑内部的信息通过人的行为转化为外部信息。
;2.1.3 信息交流行为;对R而言,其行为同样也包括目的行为和非目的行为两种。目的行为也可分为信息行为和非信息行为,如听、读、触、味、嗅等过程均和信息吸收密切相关,是信息行为;体力劳动、机器操作等虽然与信息有关,但不是以吸收信息为目的,所以称为非信息行为。
综合S、R的信息交流行为,可以得出下列关系:;(1)信息发送者,也称信息传递者或信息生产者,是信息的初始来源,信息传递链上的初始环节。
(2)信息接收者,或称受信者,是信息的最后接受者或利用者。
(3)交流通道,即信息达到受信者所经过的渠道。对于S和R而言,发送和接受信息的基本通道是交流双方的感官系统,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其他通道或技术系统仅仅是这些感官通道的扩展、延伸或变换。;(4)符号体系,信息传递交流时依附的载体。它包括语言、文字、手势、表情、信物、烽火狼烟、旗语、计算机语言等,同时还包括这些符号体系内部各符号元素之间互相联系与组织的方式及规则。
(5)知识信息库,人脑知识信息的总称,包括人所创造的各种知识或信息,是信息交流的最根本来源和最终极的归宿。
(6)支持条件,信息交流得以实现的保障。它包括:
①自然条件,如光、声、电、空气在传导信息时的作用;
②技术条件,包括各种通讯技术、存贮、处理技术等等;
③社会条件,即信息交流的社会保障体系,如法律、政策等。;2.2.1 香农-维弗的通讯模型
1949年,信息论创始人、美国数学家香农(C. E.Shannon) 与维弗(W. Weave) 为解决机器间信息互换在当年的《通讯的数学理论》中提出了著名的通讯模型。
;该模型把信息交流描述成一种单向的线性过程,整个过程由五个环节构成。信源负责发出要传递的信息,此信息会经编码器编码而采用与所经渠道相适应的信号形式到达解码器,解码器的功能与编码器相反,它将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信息并发送到交流的目的地,即信宿。噪音指一切传播者意图以外的、对正常信息传递的干扰。;1948年,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在其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最早以建立模式的方法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5W”模式,即用五个问题的回答来描述传播行为,分别是谁(who),说了什么(says?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5W”模式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基本内容,影响极为深远。;美国著名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在1955年发表的论文《传播如何得以有效进行》中提出了信息交流的三个模式。第一个模式与Shannon-Weave的通讯模型十分相似(如图2-6(a) 所示)。;2.2.3 施拉姆模型;第三个模式中,施拉姆模式又进一步发展成一个表明人类交流的两个个体之间有相互作用的模式。按照施拉姆的观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