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泄泻〔急性肠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局部 〔ZYYXH/T29-2008〕和 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ZY/T001.1-94〕〕进展诊断。
〔1〕起病急,泻下急迫而量多。
〔2〕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次以上,便质稀溏或成水样便,大便量增加。
〔3〕常伴有腹痛、恶心、呕吐。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1998年5月“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制定标准〞进展诊断。
〔1〕有暴饮暴食或吃不洁腐败变质食物史。
〔2〕急性起病,大便次数每日3次以上;大便呈稀便、水样便,可伴有粘液或混有血液,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腹痛及全身不适等。
〔3〕病情严重者,因大量丧失水分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4〕体征不明显,可有上腹及脐周压痛,肠鸣音多亢进。
〔5〕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镜检可有白细胞、红细胞、脓细胞;粪便培养可呈阳性。
〔二〕证候诊断
1.寒湿证:大便清稀,甚那么如水样,腹痛肠鸣;或伴有胃脘疼痛,得暖那么舒,呕吐物带有酸水,脘闷食少。苔白腻,脉濡缓。假设兼外感风寒,那么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脉浮。
2.湿热证: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或伴有胸闷欲呕,嗳气泛酸,身热口渴,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3.食滞证:泻下稀便,臭如败卵,伴有不消化食物,脘腹胀满,腹痛肠鸣,泻后痛减;呕吐物多为酸腐食物,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苔垢腻,脉滑。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中药口服汤剂、中成药
1.寒湿证
治法:芳香化湿,解表散寒。
推荐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法半夏、白术、陈皮、厚朴、桔梗、藿香、炙甘草、生姜、大枣等。
中成药:藿香正气丸〔口服液〕、理中丸、玄胡止痛片等。
2.湿热证
治法:清热利湿。
推荐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葛根、黄连、黄芩、茯苓、绵茵陈、厚朴、银花、甘草等。
中成药:保济丸〔口服液〕、葛根芩连片、炎可宁片等。
3.食滞证
治法:消食导滞。
推荐方药:〔1〕保和丸加减〔食积较重〕。山楂、神曲、莱菔子、半夏、陈皮、茯苓、连翘枳实、厚朴等。〔2〕枳实导滞丸加减〔积滞较重〕。大黄、枳实、神曲、茯苓、黄芩、黄连、白术、泽泻等。
中成药:保和丸、枳实消痞丸、金佛止痛片等。
〔二〕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可根据病情,选用具有清热解毒和〔或〕凉血止痢作用的中药注射液,如喜炎平注射液、莲必治注射液等。
〔三〕针灸治疗
1.体针
〔1〕腹泻:选取足三里、天枢、神阙、中脘等穴位,可使用平补平泻法。
〔2〕腹痛:选取足三里、中脘、天枢、三阴交、太冲等穴位,其中太冲用泻法,其余穴位用平补平泻法。
〔3〕呕吐:选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等穴位,其中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其余穴位用泻法。
2.平衡针:可选取胃痛穴、腹痛穴。
〔1〕胃痛穴:定位:此穴位于口角下一寸或下颌正中点旁开3厘米〔1.5寸〕。取穴原那么:男左女右取穴。手法:滞针手法。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2〕腹痛穴:定位:此穴位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取穴原那么:病变定位时采用穿插取穴。病变非定位时,采取男左女右取穴。视病情危重,采取双侧同时取穴。手法:上下提插可捻转滞针。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3.腹针:选取中脘、下脘、上风湿点〔双侧〕。留针20分钟。
4.灸法:寒湿证选中脘、上脘温中止呕。
〔四〕其他疗法
1.中药外敷
〔1〕吴茱萸热奄包:吴茱萸200g加热,热度为患者皮肤可以承受为准,用治疗巾包裹后,外敷腹部,以寒湿证患者为宜。
〔2〕四黄水蜜外敷:大黄、黄连、黄柏、黄芩各200g,研细末过筛备用,用时取适量加蜂蜜调制成饼状,外敷腹部,以湿热证或食滞证患者为宜。
2.中药穴位贴敷
〔1〕寒湿证:苍术、白术各20g,吴茱萸5g,赤石脂l5g,石榴皮20g,丁香5g,肉桂5g。上药晒干研细末过筛备用,取药粉1g,用生姜汁调成糊状,纳脐中,纱布固定,夜贴晨取,1次/d,3d为1个疗程。
〔2〕湿热证:用黄连5g、苦参10g、茯苓15g。上三味药粉碎为极细末,和匀取1g用醋调成药饼,贴敷在神阙穴上,纱布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