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动力学(全套课件582P).ppt

化学反应动力学(全套课件582P).ppt

  1. 1、本文档共5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化学反应动力学全册课件,欢迎广大师生下载使用!

谢 谢! 3. 起始态的选择 选择 Z 轴为初始相对速度方向, 则有: 进一步调整坐标系,令BC的质心为原点,A与质 心在 Y-Z 平面内,于是三个坐标也有明确的初值: 与初始BC的核间距 R0BC、?、? 存在如下关系: 与初始BC分子的振动与转动量子数及 与BC的转动角动量间的夹角有关。 u0: 初始相对速度。 b: 冲击参数。 V: 振动量子数。 J: 转动量子数。 r: A与BC质心间距离。 RBC, ?, ?: BC分子的相对极坐标。 ?:矢量 与BC的转动角动量间的夹角。 九个初值即九个碰撞条件参数常选择为: 4. 终态性质分析 包括生成物分子的辨别、相对平动能、散射角、内能态(振动,转动)等。 三、经典轨线计算结果 1. 轨线与核间距 代表点在势能面上运动轨线分为反应性轨线与非反应性轨线二类,借助于经典轨线的直观性,可以用图表示出一些化学反应演化过程中,原子间的核间距随时间的变化。 几种典型的H+H2碰撞曲线 ( 时间间隔为0.56?10-14 s ) 非反应性的弹性碰撞, J = 0, V = 0, g = 1.32 m/s (b) 非反应性的非弹性碰撞, J = 5, V = 0, g = 1.57 m/s (c) 非反应性的非弹性碰撞, J = 1, V = 0, g = 1.96 m/s (d) 反应性的, J = 0, V = 0, g = 1.32 m/s 2. 反应的几率,截面和速率常数 (1) 反应几率 (2) 反应截面计算 (3) 反应速率常数的计算 (a) (b) 指定能态的速率常数 — 细致速率常数或态速率常数: (c) 热速率常数 k(T) 对所有状态求和,即: FBC(V,J)为 BC 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分布函数。 若振动和转动能态服从Boltzmann分布,则: 其中, QV,J:BC分子的振动与转动配分函数。 ?V,J:其振动、转动能。 fJ:统计权重。 假定平动能服从Maxwell-Boltzmann分布, 则: 第八章 实验化学动态学 (Experimental Chemical Dynamics) §8.1 分子束散射 §8.2 态分辨光谱技术 §8.3 H+H2反应的分子动态学 §8.4 F+H2反应的态-态动力学 §8.1 分子束散射 交叉分子束 激光分子叉束 激光诱导荧光 化学激光 红外化学发光 一、分子束的产生 分子束:为一束分子间几乎没有碰撞的分子流。 若使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m 1 m, 压力 P 10-5 托(torr) 分子反应动态 学的实验手段 1、扩散分子束 扩散分子束由束源室、准直室和分子束检测器三部分构成。 扩散分子束装置示意图 束源室 电炉 钠 准直室 准直孔 抽气 抽气 2、超声分子束 超声分子束装置示意图 束源 气流 喷嘴 分流器 准直器 准直分子束 泵 泵 超声分子束的强度可比扩散分子束的强度高102 ~ 103倍。 2、指前因子 将 Ec = Ea – RT/2 代入 k(T)式: 指前因子: §7.2 双体经典散射 一、分子碰撞 分子碰撞 弹性碰撞 非弹性碰撞 (分子碰撞传能或能量转移) 反应性碰撞 二、双体经典散射 考虑两个球形粒子间的碰撞,粒子间的作用势能只是球心距的函数。因而,二粒子的相对运动可以等价地用质量为 ? 的单粒子在中心力场中的运动来描写。 采用质心坐标体系,以质心 为原点,并以恒速 ucom 移动。 图中: r:粒子间的距离,这里为组合粒子AB 到力 场中心的距离。 u:相对速度 b:冲击参数 :散射角 :碰撞接触时的最小距离 :散射偏转角 :方位角 ?(E,b) 计算公式的推导: 在中心力场坐标中, 总能量: 角动量: 由(1)式得: 由(2)式得: 其中正、负号分别对应于粒子作背离与驶向 散射(势能)中心的运动。 考虑驶向散射中心的运动: 将(4)式代入(3)式,并积分,得: 据角动量守恒 : 说明: 将(6)式代入(5)式,整理后可得: 则散射偏转角 : 此即为简单模型势下 rc的求算: 据 : 可得: 举例: (1) 经典碰撞理论的刚球模型 其相互作用势能: (? 与 E 无关) 经典刚球模型下,散射偏转角与碰撞冲击参数之间的关系: (a) 当 b = 0 时, (b) 当 b = d 时, (c) 当 0 b d 时, (2)Lennard-Jones Potential 代入 ?( E, b) 表达式: 三、微分散射截面和散射

文档评论(0)

lifang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