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语言运用:对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高中语文_语言运用:对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联》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一、了解对联的起源及含义。二、了解对联的特点。三、掌握对联的写作。 [学习重点] 了解对联的特点并掌握对联的拟写。[学时]:2课时 [学习过程] 一、了解对联的起源 中华第一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二、了解对联的特点 杨升庵是明代文学家,四川新都人。他五六岁时,就很勤奋聪颖,受到相亲们的夸奖。有一回,他在家乡始康县(今四川新都县)一个堰塘洗澡。始康县令恰巧路过堰边,见杨升庵并不回避,顿时火冒三丈,本想派人打他一顿板子,可是杨升庵拒不上岸。县令美办法,便叫跟班把他的衣服裤子挂在路边的古树上,说:“我出幅对子--‘千年古树为衣架’,你若是对得好,便还你衣裤。”杨升庵不等县令话音落,便在堰里信口对出了下联。县令一听,便让人从树上取下衣裤,还给杨升庵,并请他到县衙作客。 从此,杨升庵便有了“小神童”的称号,当地的农民也把他洗澡的堰,取名为“娃娃堰”。 1.试一试:为这个对联拟出下联。千年古树为衣架 2.想一想:你所对的对联有什么特点? 三、牛刀小试 (一)评改对联 1.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上联改为: 2.上联: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亭榭; 下联: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之轩斋。 下联改为: 3.上联:井冈山,青山此起彼伏,峻岭绵延不断; 下联:鄱阳湖,绿水荡漾,碧波粼粼。 上联改为: (二)改改高考卷 1.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前 2.上联: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下联:丹霞西樵鼎湖,全是广东名山 3.上联: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下联: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年来到 4.上联: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下联:老舒心少舒心老少舒心 5.上联: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下联:春雨润物长城外百花香 (三)补充对联 (1) 填写缺字联: 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画亦精,字亦精, 。 (2)根据课文内容,将对偶句补充完整。       欧阳修     。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3)知县郑板桥于大年三十走出县衙,到大街小巷了解民情,无意中看到了一家大门上贴着一幅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他停下脚步,皱了皱眉头,问身边的两个衙役是什么意思,衙役想了半天也回答不出来。请问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用一成语写出横批。 横联是     。 (4)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悯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      ,弃之可惜; 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5)有人曾见过一副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合写的悼念鲁迅的挽联。但由于其记忆模糊,上联有两字缺漏,请你根据下联补全上联内容。 上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 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四、对联试拟 1.蚕吐丝—— 辞旧岁—— 画饼充饥—— 行千里路—— 福如东海阔—— 家中世界小—— 冬去山清水秀—— 阳光普照校园花开春来早—— 千年修炼,难得一生牵手—— 2.把下列句子中的画线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 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上联:           下联:           五、趣味对联 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在边 六、课后作业 试为学校大门拟一副对联。 《对联》的学情分析 参加此次课堂专项训练讲座的是致远中学高一14班的同学,这个班共有学生52人,其中男生23人、女生29人,年龄分布在15~16岁。这些学生善于表达、乐于表现,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也有一定的认识;这节课探究的对象是中国传统文化形式之一——对联,这对于2000后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基础。因为学生在小学用的是苏教版教材,有大量的传统文化的因素,还有《奇妙的对联》等文章的学习。 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从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出发,通过课前搜集材料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从欣赏经典幽默的电影片段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学生生活,将学生和对联的距离感缩小;通过名人轶事、著名景点中出现的对联,引导学生认识对联的特点,掌握对句技巧;最后以循序渐进的练习,让学生将知识融入实践。整节课融合“友善用脑”的理念,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力求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对联》一课的教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