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3 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一课时说课
一、教材分析
《3 公民意味着什么》是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中的一课,这一单元的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第13条,《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小学高年级教学内容与要求”第1、2、3、7条。
《我们是公民》这一单元由《公民意味着什么》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两课组成。
《3 公民意味着什么》这一课有三个内容板块,分别是:“公民身份从何而来”“认识居民身份证”“我是中国公民”,三个板块联系紧密,层次分明。最终落实教学目标——树立公民意识,自觉维护中国公民的声誉和形象。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第一个板块:“公民身份从何而来”。教材第22页的正文和情境,展示了人们在生活中有不同的身份,不同国籍、不同国家公民身份造成的差异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不同身份,学习国籍和公民相关知识。教材第23页的知识窗和四个案例,展示了中国国籍与中国公民身份的联系。表明获得我国国籍有出生取得和加入取得两种方式。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建立教材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教材第24页的活动园介绍了“公民”一词的来源,表明“公民”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引导学生珍惜自己的公民身份。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心理上的自我意识和独立需求为公民意识的培育提供了很好的心理基础。经过前五年课程的学习,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和情感已初步形成。
但是普遍存在公民身份认同缺乏、公民意识缺失等问题。例如,他们大多不知道公民身份从何而来,不懂得公民和国籍的双向连接关系,不知道不同国籍的人在公民权利和义务方面存在的差异……因此,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展开的,对树立公民意识,培养合格公民,都非常有必要。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再现,掌握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内涵。(教学重点)
2.通过探究辨析,厘清公民和国籍的关系,掌握判断公民身份的方法。(教学难点)
3.通过学习交流,了解“公民”一词的来源,懂得珍惜自己的公民身份。
四、教学过程
板块一:情景再现,了解公民内涵
第一环节——聊天导入主题:设计聊天话题:在课堂上,你是学生我是老师,我们到了其他地方还会有哪些身份呢?
通过课堂交流、阅读教材文字,知道:我们的身份在不同的场合会发生变化,但有一个身份是共同的,那就是——公民,由此自然导入学习主题。
第二环节——聚焦生活场景:出示机场照片,设疑:与“中国公民”相对应的“外国人”包括哪些人呢? 看世界地图进行交流。紧接着追问:机场设置不同的通关通道是为了什么呢?带着疑问观看新闻片段后交流:这样的设置实现了分区查验,大大减少了中国公民等待的时间。进一步明确作为中国公民在自己的国家会享受到一些优先权;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不同的国家有自己国家的公民,不同国家的公民在该国享有权利。
随后引入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充分解答了“活动园”下方的两个疑问。这一板块的第一环节,旨在营造轻松的氛围,设计聊天话题,自然地导入学习主题;第二环节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切入,通过观看图片、视频等,在互动交流中了解公民的内涵,公民身份的表现,明确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
板块二:案例探究,明确国籍的取得方式
公民身份从何而来?法律又是如何规定的呢?
第一个环节——自主学习知识窗: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交流知识窗,圈画出重点信息。反馈时根据文字内容分为三个部分,课堂上可随机交流。
(1)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具有某国国籍,就是某国公民,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
(2)第二部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板书两种方式。
那么,具体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是如何取得呢?顺势安排第二个环节——合作探究说依据。
图一:以出生的方式取得。请学生联系自己说一说:自己是哪国国籍?是以哪种方式取得的?出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第四条。
图二:也是以出生的方式取得的。依据是《国籍法》的第五条。
交流图三时追问——她可不可以不放弃中国国籍?在交流中明确:我国不承认双重国籍,并板书。依据是《国籍法》的第九条和第三条。
图四: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出示《国籍法》第八条,再引入第七条: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并具备一定条件,可以通过“以申请加入的方式”,经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
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安排课前调查的反馈,补充典型人物的资料,在交流中发现中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他们自愿加入了中国国籍。
随机出示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统计数据,明确宪法三十三条的规定。
(3)反馈的第三部分,也就是《宪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宪法规定,只要具有中国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3 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二课时说课.ppt
-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3 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三课时说课.docx
-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3 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三课时说课.pptx
-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3 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一课时说课.ppt
-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4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二课时说课.docx
-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4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二课时说课.ppt
-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4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课时说课.ppt
-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4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一课时说课.docx
-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4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一课时说课.ppt
-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单元梳理.docx
文档评论(0)